段国圣、段胜辉:如何优化职业年金投资组合?
段国圣、段胜辉:如何优化职业年金投资组合?
职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管理效率直接关系到参与者的退休收入水平。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退休收入需求的提升,如何优化职业年金投资组合、提高投资收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泰康资产专家段国圣、段胜辉在相关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为提升职业年金投资管理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现状与挑战
截至2024年底,我国企(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总规模已达5.6万亿元,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0.8万亿元,投资比例约为14%。然而,这一成绩背后仍存在诸多挑战:
短期考核问题突出:以往普遍采用年度收益排名与绝对收益考核,导致投资行为顺周期特征明显,不仅增加资本市场压力,也不利于提升投资收益。
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多数年金基金将不同年龄、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资金混同运作,导致投资组合整体风险偏好较低,过度依赖固定收益类产品。
覆盖面相对有限: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仅有15.6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覆盖3219万名职工,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数计算,覆盖率仅约7%。
优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段国圣、段胜辉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发挥长期资金优势:职业年金作为长期资金,应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追求更高的长期投资收益。这需要打破短期考核的束缚,建立更符合年金特性的长期考核机制。
设定长期退休收入替代率水平目标:不同于一般资产管理,职业年金投资应以保障退休收入为目标。因此,需要设定合理的退休收入替代率水平目标,以此指导投资策略的制定和调整。
优化年金投资管理人的使用: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选择和管理投资管理人,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投资管理人追求长期稳定收益。
提升治理水平:良好的治理是取得优秀投资业绩的关键。需要完善年金投资管理的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
政策展望
为推动职业年金基金更好地参与资本市场,监管部门正在积极行动:
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通过延长年金合同期限、提高长期考核指标权重、弱化短期业绩披露等方式,推动年金基金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鼓励差异化投资: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需求。
扩大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让更多职工享受职业年金制度带来的福利。
结语
优化职业年金投资组合不仅关系到个人退休生活质量,也对资本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产配置优化、提升治理水平、完善考核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职业年金的投资收益,实现退休保障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双赢局面。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我们有理由相信,职业年金将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