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模式上线:科学管理孩子游戏充值
未成年人模式上线:科学管理孩子游戏充值
“我孩子未经允许,在《王者荣耀》游戏中充值了500元!”一位家长在发现孩子的“秘密”后,焦急地向游戏平台申请退款。这并非个案,随着未成年人接触网络和游戏的年龄越来越小,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何科学管理孩子的游戏充值行为,成为许多家长面临的现实难题。
政策加码:为家长赋能
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24年11月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该指南要求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实现必要联动,提供时间管理、内容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同时,未成年人模式具有自动切换功能,支持家长或未成年人用户在多个移动智能终端进行统一设置。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家长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通过启动未成年人模式,家长可以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和消费金额,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
平台实践:多维度防护体系
在政策引导下,各大游戏平台纷纷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措施。以网易为例,该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搭建了完善的防护体系。在网易旗下的《蛋仔派对》游戏中,未实名认证用户无法登录游戏,实名为未成年人的用户则在游戏时长、登录时段和充值金额方面受到严格限制。
具体来说,未成年人用户仅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的20时至21时登录游戏。在充值方面,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能充值;8至16周岁的用户单次付费金额上限为50元,月累计付费金额上限为200元;16至18周岁的用户单次付费金额上限为100元,月累计付费金额上限为400元。
此外,网易还推出了三大“防沉迷”举措:全渠道接入人脸识别机制、设置未成年人退款专属客服入口、上线一键禁止充值和游戏登录功能。据统计,近2个月内已累计拦截超500万次疑似未成年玩家高风险行为,并完成3万单未成年人退款申请。
家长挑战:监护与引导并重
尽管政策和平台都在积极行动,但家长的作用不可或缺。根据新京智库的调查,超过一半的家长会将自己的身份信息提供给孩子用于游戏认证,这无疑给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带来挑战。
调查显示,大多数家长通过时间管理和言语劝导等方式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间,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游戏充值行为的了解程度有所下降。这表明,随着孩子自主性和隐私意识的增强,家长的监督难度也在增加。
面对这一挑战,专家建议家长采取以下措施:
- 与孩子建立明确的游戏规则,包括每天或每周的游戏时间限制
- 使用家长监控软件或系统设置,监督并控制游戏时间
- 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孩子遵守游戏时间规定
- 为孩子提供其他有趣的活动,如阅读、户外运动等,以分散其对游戏的注意力
- 关注孩子的游戏账号和支付密码安全,避免孩子未经允许进行充值
实用建议:如何申请退款
如果孩子已经进行了未经允许的游戏充值,家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申请退款:
- 联系游戏官方客服,说明情况并申请退款
- 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小程序进行投诉
- 前往所在地派出所报警求助
- 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申请退款时,家长需要准备以下证据:
- 充值记录:保存孩子在游戏内的充值记录,包括充值时间、金额等信息
- 支付凭证:保留支付平台的交易记录和支付凭证
- 未成年人身份证明:准备孩子的身份证明材料,如户口本、身份证等
- 监护人身份证明:提供家长的身份证明
- 游戏账号使用记录:能够证明是未成年人未经允许操作的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不满8周岁的用户,游戏平台不应提供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其充值行为应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如果未成年人的充值行为明显超出其行为能力,家长有权要求游戏公司退还充值款项。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平台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强化平台责任、提升家长监护能力,我们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