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杜邦、壳牌,打造你的企业安全文化!
学杜邦、壳牌,打造你的企业安全文化!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于2021年9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特别强调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中,单纯依靠规章制度已经难以完全保障安全生产,建立一种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安全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方面,国际知名企业如杜邦、壳牌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国际标杆:杜邦与壳牌的安全文化实践
杜邦公司作为全球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安全文化体系已经发展了两个世纪。杜邦的安全文化建立在十大核心信念之上,包括“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管理层要抓安全工作并承担责任”、“所有危害因素都可以控制”等。这些信念不仅停留在纸面上,更深深植根于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
杜邦的安全文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自然本能反应、依赖严格监督、独立自主管理和互助团队管理。在最初的自然本能阶段,安全工作主要依靠人的本能反应;随着制度的完善,企业进入严格监督阶段,建立了必要的安全管理系统和规章制度;随后,企业逐步实现独立自主管理,员工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最终达到互助团队管理阶段,员工之间相互监督、共同维护安全环境。
壳牌公司的安全文化同样令人瞩目。壳牌提出了12条“救命”规则,涵盖高风险作业、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安全带系挂、安全设备操作等方面。这些规则被视为不可触碰的底线,任何违反都将导致立即解雇。壳牌的安全文化强调从“制度管人”到“员工自我约束”的转变,通过“心与意”(Hearts&Minds)计划,将安全理念与员工的个人生命和家庭幸福紧密相连,使安全意识真正内化于心。
国内实践:上海电气的SEC-LOVE模式
在国内,上海电气集团的SEC-LOVE安全文化模式颇具代表性。SEC-LOVE理念将安全(Safety)、健康(Environmental)、关爱(Care)融为一体,强调“生命之爱”(LOVE)的核心价值。上海电气通过建立系统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多层次的安全教育培训,推动安全文化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
然而,与杜邦、壳牌等国际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差距。例如,在理念体系的系统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以及安全文化的内化程度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如何构建卓越的企业安全文化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国内企业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卓越的企业安全文化:
建立系统化的安全理念体系:明确企业安全愿景、安全目标和核心安全理念,确保所有员工都能理解和认同。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训体系: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全员安全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推动安全文化落地实施:通过安全文化宣贯手册、安全主题活动、安全文化墙等多种形式,让安全文化理念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强化领导层的示范作用: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带头践行安全理念,通过“有感领导”带动全体员工重视安全工作。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评估安全文化现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安全文化不断优化升级。
企业安全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它需要企业上下持之以恒的努力。正如杜邦公司历经两百多年才建立起今天这样完善的安全文化体系,中国企业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持续努力,就一定能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安全文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