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如何撑起广州经济半边天?
美食如何撑起广州经济半边天?
2023年,广州餐饮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市餐饮社零总额超997亿元,餐饮门店总数达24万家,每万人拥有餐厅近100家,网点密度居全国之首。这些数据不仅展现了广州餐饮业的繁荣景象,更折射出美食对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美食引领旅游热潮
美食已成为广州吸引游客的重要名片。2023年,广东全省接待游客7.7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9500亿元,均居全国首位。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广州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八天,广东省共接待游客7606.9万人次,较2023年春节增长68.4%,实现旅游收入693.6亿元。其中,美食体验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策支持激发产业活力
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餐饮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广州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5年)》提出,到2035年将打造与纽约、东京、巴黎等世界标杆餐饮城市齐名的卓越世界美食之都,餐饮业营业额将从2023年的997.86亿元增至2035年的2200亿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广州实施了六大高质量发展行动,包括“强文”行动、“强链”行动、“强企”行动、“强技”行动、“引流”行动和“共建世界美食之都”行动。其中,“强文”行动提出要擦亮“食在广州”品牌,弘扬粤菜文化;“强企”行动则支持餐饮企业数字化建设,鼓励提升国际化水平;“引流”行动则通过发展“餐饮+电商”、“餐饮+文旅”等模式,吸引外地餐饮品牌来穗开设首店、旗舰店。
特色美食街区成新地标
为打造美食消费新场景,广州精心规划了多个特色美食街区。海珠区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拥有广州最美一线江景,汇聚中西方美食;越秀区惠福美食花街是广州知名的小吃一条街,汇集众多百年老字号;荔湾区广州美食园将老西关风情和美食文化相结合,成为游客购买手信的热门地点;增城区正果老街美食街依傍增江河而建,保留了清代建筑风貌;南沙区十九涌渔人码头海鲜美食街则以新鲜海鲜和当地土特产闻名。
美食节庆活动精彩纷呈
2024年广州国际美食节于11月1日在番禺长隆—万博商务区万博中心盛大开幕。本届美食节以“食尚羊城 味荟天下”为主题,主打“美食+文化+时尚”深度融合,汇聚全国各地行业精英、专家学者和名师大厨。番禺主会场设置112个美食展位,涵盖粤菜、中华美食、国际美食、名小吃和特色手信、茶饮烘焙、名优食材等丰富品类。美食节期间,市民游客不仅能品尝到各地美食,还能欣赏、参与各类特色活动,沉浸式体验多元融合的美食文化魅力。
美食文化传承与创新
广州的美食文化既注重传统传承,又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通过建设“粤菜博物馆”、支持粤菜企业建设“博物馆餐厅”等方式,弘扬粤菜文化;另一方面,鼓励餐饮企业开发适应绿色经济、亲子经济、一人经济等新消费趋势的特色产品,营造特色消费场景。同时,广州还积极推动餐饮数字化建设,支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传统美食插上科技翅膀。
美食带动就业与创业
餐饮业的繁荣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2023年广州餐饮业从业人员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同时,美食文化的繁荣也激发了创业热情,许多创业者通过开设特色餐饮店实现了创业梦想。在政府政策支持下,餐饮业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发展平台。
美食与城市品牌的双重提升
美食已成为广州城市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持续举办国际美食节、打造特色美食街区等举措,广州不仅提升了城市知名度,更塑造了独特的城市形象。如今,“食在广州”已成为与“千年商都”并重的城市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展望未来:美食经济新蓝图
展望未来,广州将继续深耕美食经济,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通过优化餐饮产业结构,提升餐饮业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创新餐饮消费模式,挖掘夜间餐饮消费潜力,打造特色化“深夜食堂”。同时,广州还将进一步推动餐饮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餐饮+”产业生态圈,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美食,这座城市的灵魂,正以其独特魅力,为广州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从街边小店到米其林餐厅,从传统粤菜到国际美食,广州的美食文化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客,共同书写这座美食之都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