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和缺乏飞行员才是二战德国空军丧失制空权的主因
燃料和缺乏飞行员才是二战德国空军丧失制空权的主因
从1939年到1945年,德国总共生产了5.37万架战斗机、1.23万架攻击机、1.82万架轰炸机、6299架侦察机、3079架运输机、1.09万架教练机,以及1988架喷气机。
从1939年到1945年,德国总共生产了5.37万架战斗机、1.23万架攻击机、1.82万架轰炸机、6299架侦察机、3079架运输机、1.09万架教练机,以及1988架喷气机。
缺油是主因
闪击法国前,德空军库存51万吨航空燃料,到了法国战役期间,德国生产进口72.1万吨,整个战役期间消耗了96.6万吨航空燃料,直到战役结束法国投降后从库存缴获了27.5万吨航空燃料,使得德国库存增加到了61.3万吨,这也就是戈林有底气发动不列颠空战的原因。
到了41年德国又进口与生产了91万吨航空燃料,但是当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德空消耗的燃料节节攀升,毕竟闪击战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空军,在41年整个下半年德空足足消耗了127.4万吨。
所以到了42年初,德国的航空燃料储备仅剩25.4万吨,如果培训大量的新飞行员这些库存就会被迅速消耗光。
于是德空采取了节流,能省一部分是一部分,本来德空对飞行员的训练标准是200个小时,但是在42年之后将飞行员的训练标准下调到160个小时,而到了44年时随着东线节节败退,战争的急剧恶化将标准下调至112个小时。
而到了44年9月时,面临盟军进攻本土的威胁,德空开始直接取消了各种飞行员训练学校,教练都被直接拉到前线作战,在45年2月更是彻底停止了飞行员的培训。
东线制空权的损失
从41年6月开战到43年8月31日,德国空军在东线共计损失103559人,其中战死23870人,伤病64393人,失踪15296人。
而德空在戈林的指挥下,并没有采取重点防御放弃局部,联队轮流战斗等战略,只会全线出击跟敌军拼消耗。这就导致了在苏德战场开战之前接受过完整训练,并长期服役的熟练飞行员,还曾在波兰、法国、不列颠等战役中积累了大量作战经验,已经成为王牌和老手的飞行员在东线上直接被苏联的庞大所耗干。
而大量精锐的损失,以至于到了43年德空还把训练水平明显低下的飞行员送上了前线来填线,而且还将一部分经验丰富的王牌飞行员集合在一起组建成几支航空队,用来当主力投入到各个形势紧要的前线充当救火队。
而相较于德空的透支未来,苏空即便是在41和42这两年战况最危急的时刻,仍然没把飞行教官拉到前线去,并且竭力保障飞行学员的供给,而且对飞行员培训能达到400个小时的时间。
到了43年库班空战的时候,苏空才正视自己的制空权不足的问题,在具体作战中学习德空,并开始组织精英分队自由猎杀等战术,有力的压制了德空的战术,进而在44年逐步取得战场制空权。
盟军的放血
美军陆航在轰炸欧洲大陆时,靠人命和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硬生生把德空精锐放血放干的。对于美军陆航来讲,一架轰炸机换一架战斗机还赚的,德空人力和工业产能是玩不起这样的。
代价就是陆航轰炸机组是整个大战时期伤亡率第二高的兵种,以至于规定其轰炸机成员只要能完成25次任务就可以退役了。
而在整个战争期间,西线德空一共击落了盟军1.4万架飞机,高炮部队击落了1.8万余架重型轰炸机,而自损1.3万架。
而在南线,盟军被德空击落1104架,外加2000余架被高炮部队击落,而德空战机损失1388架。
到了P51战斗机这种大航程服役后,陆航立马就有了叫巡游马戏团的战术,就是30余架P51战斗机去德空防区挑衅,德战斗机过来之后就开始盘旋变成一个大圈互相照应头尾,比起常见的双机或者四机编队死板很多,但是能保证就算是新手飞行员起码也能有一个看得过去的交换比,虽然往往是1比0.6~0.8,但是最终还是把德空的王牌精锐给硬生生换掉了。
PS:戈林虽然嗑药嗑疯了,加上空军占用人力太多,但是大部分时候智商还是在线的。例如巡回空军和全天候立体作战都是他提出来的,只不过德国大部分战争机器都要为陆军服务,戈林的空军建设不得不往后排排。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战略、战术都纷纷登场,德国凭借着先进的军事理论,训练有素的新型军队,在战争开始阶段所向披靡。掌握了制空权也是德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各个战场,德国的空军大显神威。它们不但掩护地面和海上德军的行动,还担负着对敌人纵深战略目标轰炸,空降奇袭的任务,担负着战略任务。通过轰炸,德国就迫降了贺兰,通过空降,德军占领了埃本·艾马尔要塞,占领了克里特岛。
但是,到了战争后期,德国空军逐步丧失了制空权。在东线的广阔战场上,这种情况尚不很严重。可是,在西线战场上,这个情况成了左右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说,每当德国地面部队取得一定进展的时候,就会招来大批盟军战机,把战场炸成一片火海,德军只能撤退,失去制空权。
这个答案说出来后,大家别不信。因为事实上就是如此,且看笔者下文的分析。
由于丧失了制空权,德国在各个城市和战略目标遭到了盟军的大肆轰炸。工矿企业、交通运输、战略城市等目标被盟军轰炸破坏,严重影响了战争的结局。
那么,德军是怎么丢失制空权的呢?除了德国的战争的战略错误,比如多线作战,动员过晚,实力悬殊等等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现在德国空军本身。那就是,德国空军中没有战略空军的编制。
在德国空军建设中,虽然有出色的战斗机队,俯冲轰炸机队,但是,这些大多都是直接投入战场的部队。德国当时也有人提出建设大空军,制造战略轰炸机,建立战略空军。可是这个建议被希特勒给否决了。当时德国的资源有限,他的眼光更多地放在能够直接应用于战场的方面,没有想到战略轰炸这个方面。
这个恶果在不列颠空战中就显露出来。由于没有战略空军和相应的轰炸机装备,德国不得不把大批的直接用于战场掩护的俯冲轰炸机投入空战。结果不但没有产生显著的战果,反而损失了大批的飞机和飞行员。
在此之后,德国将主力转向苏联战场。在西线,德国反而成了英国战略空军轰炸的目标。虽然德国空军想尽了办法,德国还是遭受了越来越大的损失。等到美军参战后,这种局面更加严重。
财大气粗的美军组建了第8航空队,他们负责白昼轰炸德国目标。而英国战略空军则负责夜间轰炸。在开始的阶段,战果不大,而且损失不小。在当时,第8航空队是伤亡最大的盟军单位。但是,随着美国强大的战争机器开动,德国越来越不是盟军空军的对手。
在开始的时候,盟军战斗机的航程有限,不能为轰炸机队全程护航。为此,美军制造了著名的P-51“野马”战斗机。这种战斗机以长航程为轰炸机队进行全程护航。这样,德国的战斗机一面要对付对付轰炸机上的自卫武器,另一方面还要和对方的护航战斗机作战。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耗,德国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越来越少,德国空军已经落了下风。
到了1944年,为了即将开始的“霸王”行动,空中会战进入了高潮。从2月20日到25日,美军组织了针对德国空军和德国飞机制造工业的大会战。在这一周的时间里,美国第8航空队和第15航空队的3300架轰炸机参加了对德国的空袭,一共投下10000吨炸弹。德国的飞机工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次会战的胜利,使得德国的战斗机无法补充,飞行员也损失过大,德国的战斗机队几乎崩溃。这使得德国空军彻底丧失了制空权,德国空军一蹶不振。虽然德国空军还在继续垂死挣扎,可是在越来越强大的战略轰炸面前,德国空军再也没有喘息的机会。
到最后,德国的战争机器,在盟军的战略轰炸下崩溃了。当德国的燃料工业被破坏后,所有的飞机、战车都无法运转,战争彻底无法进行下去了。
后来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对地面部队发出讲话,“如果你们看到天上有战斗机,那么这些战斗机肯定是我们的”。确实如他所言,诺曼底登陆当天,在空中只出现过两架德国战斗机。和盟军的上万架战机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
而负责德国军工生产的施佩尔回忆到,“我已经看到了战争结束的征兆,因为每当我一躺在那张并不怎么舒服的床上时,就可以看到美国第15航空队在轰炸机从意大利的基地起飞,越过阿尔卑斯山来轰炸德国的工业目标,而此时天空中没有一架德国的战斗机”。
正是因为德国空军忽视战略轰炸,没有自己的战略空军。不但不能对英国进行战略轰炸,削弱消灭对方的军事潜力,反而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最终,在强大的美国军事机器面前,失去了制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