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事件:一场摆拍引发的网络风波
“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事件:一场摆拍引发的网络风波
2024年2月,一则关于“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的短视频引发全网关注。视频中,博主@Thurman猫一杯声称在巴黎一家饭店捡到一份小学一年级寒假作业,并表示要将其带回国物归原主。然而,这一看似暖心的故事很快引发质疑,最终被证实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摆拍。
事件经过:从暖心故事到网络谣言
2月16日下午,博主@Thurman猫一杯在多个平台发布视频,称在巴黎一饭店内捡到两本遗落的小学一年级寒假作业。视频显示,作业本上写着失主的学校信息:一年级(8)班,秦朗。博主表示要将作业带回国物归原主,并花了一晚上时间将作业写完。
这条时长1分37秒的视频迅速引发热议,全网开始寻找“秦朗”。有人在评论区自称是秦朗的舅舅,并表示秦朗就读于西场小学,此评论获得22万点赞。然而,经多方核实,江苏海安西场小学、西场中心小学以及河南洛阳、广西北海的西场小学均表示没有名为“秦朗”的学生。
面对质疑,博主于2月19日再次发布视频,称已联系到秦朗母亲,但对方不愿出镜,事件就此“圆满结束”。然而,这一说法并未平息公众的质疑,反而引发了更多关于视频真实性的讨论。
法律分析:摆拍视频的法律边界
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虚假信息。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表示,网络主播自导自演闹剧、摆拍,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引流吸粉。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为了蹭热度、赚流量,突破法律底线,甚至挑衅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赵良善指出,网络主播为了引流吸粉进行摆拍,这会造成不明真相的粉丝效仿,进而扰乱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百元以下罚款。
平台责任:抖音的应对措施
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表示,平台对摆拍治理是明确的,会要求作者做标识,不做标识的摆拍内容核实后会按违规处理。当某个事件达到一定热度或收到举报后,平台会联系当事人核实或者请当地媒体去调查,在有明确的结论前,相关内容会暂停推荐。
2024年5月,抖音发布《抖音关于实行热点内容核实机制的公告》,对“摆拍”进行严厉整治。根据公告,除了真实热点事件外,演绎内容均需要标注。创作者通过剧情演绎方式创作、发布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或以显著形式明确标注相关视频系演绎,文案包括但不限于“虚构演绎,仅供娱乐”等。
社会影响:各界反应与评价
央视网评论指出,为蹭热度、赚流量而挑战公序良俗,以至于挑战法律法规的网红终将被流量反噬与受到法律制裁。网民读者则须冷静围观,警惕此类“新黄色新闻”。媒体也应选取真正具有公共价值的东西呈现,对严肃新闻的追求成为舆论主流,才能让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与读者相向而行。
《人民日报》发文表示,一些“网红”自媒体公然造假骗流量是表象,实质是其背后的“推手”为逐利丢掉道德和法律底线。自媒体造假歪风必须刹住,管理部门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让全社会共同呵护一个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
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认为,千万别被流量逼成我们自己讨厌的样子。他批评“新黄色新闻”背后的利益链,并支持公安机关对Thurman猫一杯的处罚,认为这次事件也会在全网形成警示。
结论与建议:规范短视频创作
“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事件最终以涉事博主被行政处罚、账号被封禁告终。这一事件暴露出短视频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引发了对如何规范短视频创作的思考。
首先,法律约束是基础。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制作、复制、发布虚假信息。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应依法予以惩处,提高违法成本。
其次,平台自律是关键。短视频平台应完善审核机制,利用AI技术识别并标记可能造假的内容。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处理举报,优化流量分配机制,避免劣质内容因高流量而获得更多推荐。
最后,社会监督不可或缺。用户应积极参与平台治理,通过举报渠道反映违规内容。同时,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增强辨别能力,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只有通过法律约束、平台自律和社会监督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让短视频真正成为传播正能量、传递有价值信息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