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美六代机技术大比拼:谁将主宰未来空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美六代机技术大比拼:谁将主宰未来空战?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4619520_121752854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53354
3.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4A03R1Q00
4.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01-02/doc-inecpvrz0616398.shtml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SQ1SNM0552EZ9J.html
6.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10A08PV400
7.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975dd7f3694bb283888a5cfe18b098b7
8.
http://www.news.cn/milpro/20250212/ecdaf82353354328a6581cdd41df8b3a/c.html
9.
http://www.news.cn/milpro/20250210/49e0df7f5e4e475aab9fc10feee22366/c.html

近日,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表示,中国的第六代战斗机虽然发展迅速,但仍不足以威胁美国的空中优势。然而,中国近年来在航空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使得这一观点备受争议。美国的NGAD计划与中国的第六代战机研发项目均代表了两国最先进的技术水平。从自适应引擎、网络化作战能力到全面隐身设计,双方的技术较量不仅关乎国家实力,更影响全球军事格局。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让我们一探究竟。

01

中美六代机研发进展对比

中国六代机的研发工作始于2016年,经过7年的预研,于2019年完成了原型设计方案的评估。根据目前的预测,首架原型机有望在2024年实现首飞,并计划在2029年前正式投入使用。这一时间表显示,中国六代机从预研到服役的周期约为13年,展现了中国在高端战斗机研发方面的决心与实力。

相比之下,美国的六代机项目——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计划则面临诸多挑战。该项目自2014年左右启动概念研究以来,就一直备受瞩目。时任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曾对此项目抱有极大热情,希望通过NGAD解决美军F-22A战斗机面临的作战半径不足和生存性问题。然而,经过多年的研究与预研,NGAD项目不仅没有如期进入正样研制阶段,反而陷入了停摆。

2024年夏季,NGAD项目因研发成本过高而暂停。尽管此后有关于低成本六代战斗机的提案,但项目至今仍处于审查阶段,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技术方向的不明确,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美国内部对未来空战概念的认知差异。

02

关键技术对比:中美不同技术路线的较量

美国在六代机技术路线上,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隐身性能与感知优势:美国的六代机仍然基于涡扇发动机,强调隐身性能的进一步提升。美军计划为其配备主动式激光防御系统,用于拦截来袭的空空导弹,甚至用于打击地面目标。此外,美国还致力于强化六代机的网格化作战能力,使其能够链接卫星、与地面部队联网作战,并指挥控制若干无人机。

  2. 变循环发动机:美国空军实验室于2012年与普惠和通用电气公司分别签订了“自适应发动机技术发展”(AETD)计划,预计用于六代机的发动机将具备高推重比(大于12)的变循环发动机。

  3. 一体化能量技术:为了供应未来的激光防御系统和耗能更多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及高性能传感器,美军和NASA开展了“一体化载具能量技术”(INVENT)计划,用于研究从发动机中提取兆瓦级别功率能量的技术。

然而,美国的“隐身为上”的观点也受到了一些业内人士的质疑。一名在洛•马工作过的不愿具名的美军官员表示:“从物理上来说,一个玩意儿在大气中飞行,肯定会产生热量,这是无法避免的。”如今,针对隐身飞机的探测手段已经越来越多,仅仅依靠几何隐身的隐身战机也无法避免自身在与大气摩擦中生成的热量(并且速度越高,热特征越明显),一旦被探测与锁定,任何先进防空导弹都有机会击落“极致隐身”的战机。

中国在六代机技术路线上则展现出不同的侧重点:

  1. 高超音速技术突破:中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取得重大进展。2015年,中国成功试飞了一种“任务剖面特殊、飞行方式独特,飞行速度和高度更是远超试飞中心成立以来所有其他试飞机型”的飞行器。这种新型高超音速(大于6马赫)可返回式无人飞行器,由中航工业成都所研制,外形如同一柄匕首,被外界称为“大黑龙”。这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组合发动机、隔热材料以及远程控制等关键技术。

  2. 速度优势:中国六代机强调速度优势,采用翼身融合、菱形大三角翼设计,具备高度隐身能力。部分型号配备三台发动机(如涡扇-15),实现高速度和高机动性。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理念。

  3. 数字化与网络化:中国六代机在数字孪生、快速迭代等前沿技术应用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加快了研发速度,也提高了飞机的隐身性和生存能力。

03

未来空战趋势:无人机与低成本武器的崛起

俄乌冲突为未来空战提供了新的启示。在这场冲突中,无人机成为战场上的主角,展示了其在侦察、监视、远程打击和近程支援等方面的强大能力。低成本、智能化的无人机不仅有效填补了有人机的空白,还极大拓展了战术运用的范围。

  1. 无人机的战场适应性: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俄乌双方都依靠无人机、便携式导弹、高射炮和地面防空系统,为地面部队提供临时性的中低空保护。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空中优势变得不再那么关键。

  2. Air Littoral概念的兴起:从地表到3500米以下的空域成为新的战场焦点。这个空域聚集了大量的高射炮、地对空导弹、便携式导弹、火箭弹和无人机,使得传统的高空优势难以转化为低空控制权。

  3. 成本效益的考量:乌克兰使用澳大利亚生产的纸板无人机,以5000澳元的成本摧毁了价值数千万美元的俄罗斯战斗机,展示了低成本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巨大潜力。

04

制空权的新定义

在新型作战环境下,制空权的内涵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空中优势概念,即依靠高精尖的第五代战斗机取得制空权的认知,正在受到挑战。俄乌战场的实际表明,即使没有战斗机、直升机取得空中优势,双方依靠无人机、便携式导弹、高射炮和地面防空系统,也能为地面部队的防御和攻击提供临时性的中低空保护伞。

这种变化意味着,未来的空中优势将不再仅仅取决于高空、中空空域的控制,而是需要综合考虑从地面到高空的全方位空域控制。同时,低成本、智能化武器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传统高精尖武器的作战价值则可能相对下降。

05

结语

中美六代机的技术较量,不仅是两国军事实力的比拼,更反映了对未来空战不同理念的碰撞。美国坚持隐身与感知优势,中国则在高超音速领域取得突破。而俄乌冲突的经验表明,未来空战将更加注重无人机、低成本武器和智能化作战系统的应用。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技术竞赛都将深刻影响全球军事航空领域的未来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