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在新冠治疗中的新突破:从临床应用到循证医学
中成药在新冠治疗中的新突破:从临床应用到循证医学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成药在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中成药的临床疗效得到了科学验证,为新冠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临床应用:缓解症状、降低重症率
中成药在新冠治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缓解症状和降低重症率两个方面。研究表明,中成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轻症向重症转化的风险。
以金花清感颗粒为例,该药是在抗甲流方剂“金花清感方”基础上研发的创新中成药。在武汉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金花清感颗粒在缩短发热时间、降低转重症率、提高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复常率、缩短核酸转阴时间以及促进肺炎渗出吸收等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另一项在巴基斯坦进行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了金花清感颗粒的有效性。该研究纳入300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金花清感颗粒组和安慰剂组。结果显示,金花清感颗粒组在第10天的临床有效率达到82.67%,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同时,金花清感颗粒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更短,咳嗽、咳痰等症状的中位恢复时间为6天,而安慰剂组为11天以上。
循证医学:提供科学依据
循证医学是基于证据指导医疗卫生实践和科学决策的国际公认方法。近年来,中医药界积极引入循证医学方法,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中成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金花清感颗粒的临床研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研究严格按照国际循证医学要求进行设计,采用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金标准”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医学前沿》上,不仅验证了金花清感颗粒的有效性,也为中药的国际医学研究提供了成功案例。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带领团队创建了世界首个中医药临床证据数据库(EVDS),对中成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结构化数据提取和系统质量评价。该数据库能够实现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自动生成、证据可视化展示等多种功能,极大提高了中医药临床证据的收集和应用效率。
政策支持:推动中成药应用
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在新冠治疗中的应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多次强调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并在医疗机构设置、药品储备等方面做出相应部署。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鼓励各地制定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药协定处方,并允许相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同时,加强中医医院的发热门诊、急诊、肺病科、ICU等科室建设,目前全国二级以上中医院都设置了发热门诊,扩容了ICU床位。
未来展望:中成药的发展前景
面对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健康服务的需求增长,中成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中成药在新冠治疗中的应用将朝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中成药的临床研究,生产更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另一方面,要注重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药物。
同时,中成药的生产质量和供应链也需要进一步优化,确保药品的供应充足和质量可靠。此外,还需要加强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模式,充分发挥中成药在新冠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中成药在新冠治疗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也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新的选择。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中成药必将在未来的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