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远离“塑料友情”:如何建立和维护真正的友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远离“塑料友情”:如何建立和维护真正的友谊

引用
网易
12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5A7U8HQ0541UPHO.html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MM9SENN0541NUK7.html
3.
https://www.sohu.com/a/328245140_661853
4.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7286520.html
5.
https://www.sohu.com/a/154551093_736177
6.
https://www.sohu.com/a/669613707_121124800
7.
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1601/2224/509051.html
8.
https://cn.womany.net/read/article/20448
9.
https://ccj.pku.edu.cn/article/info?id=271014642
10.
http://fodizi.net/qt/qita/10812.html
11.
https://www.juguandian.com/blog_q/well/low-maintenance-friendships-8713610_cn
12.
https://www.xljk.sdu.edu.cn/info/1008/10923.htm

“我算边界感很重吗?边界感重主要表现为‘不主动联系别人’、‘不用朋友圈’、‘对别人的事情不感兴趣,也希望别人不要太好奇我的事情’……”在豆瓣“日常注重边界感”小组里,这样的自我鉴定每天都在上演。当代年轻人似乎陷入了一种矛盾的社交困境:一方面渴望亲密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害怕被伤害,于是选择用“塑料友情”来保护自己。

01

什么是“塑料友情”?

“塑料友情”这一概念,生动地描绘了当代社会中一种表面亲密、实则空虚的友谊状态。它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1. 刻意维护:需要不断通过发消息、送礼物等方式刻意维系,一旦中断联系就会感到不安。

  2. 缺乏真诚:在对方取得成就时不能真心祝福,甚至会暗自嫉妒;在对方遭遇困难时也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3. 利益导向:往往建立在共同兴趣或利益基础上,一旦失去共同点就容易破裂。

  4. 社交疏离:在现实生活中保持距离,只在特定情境下(如工作、学习)才进行互动。

02

为什么会出现“塑料友情”?

“塑料友情”的盛行,与当代社会的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1. 互联网的影响:社交媒体让交友变得便捷,但也导致了关系的肤浅化。人们更倾向于在网上寻找“同温层”,而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建立深入的联系。

  2. 功利化的社交观: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很多人将友情视为一种资源,只在需要时才去维系,这种功利化的态度让友情失去了原有的温度。

  3. 自我保护机制:害怕被伤害,所以用“塑料友情”来保护自己,保持安全的距离。

  4. 文化变迁: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传统的友情观正在发生变化。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空间,而中国人 traditionally 重视深度和忠诚,这种文化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塑料友情”的出现。

03

如何避免友情变“塑料”?

  1. 保持适当的距离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人的友情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过于紧密的关系反而容易导致矛盾,而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让双方都有空间成长。

  2. 真诚沟通:真正的友谊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不要害怕展现真实的自己,也不要吝啬对朋友的关心和鼓励。

  3. 共同经历:一起度过难忘的时光,创造共同的回忆,可以让友情更加牢固。这可以是旅行、运动,甚至是简单的散步和聊天。

  4. 互相支持:在朋友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不求回报。这种无私的支持是友情最宝贵的组成部分。

  5. 尊重独立性: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有意识地尊重朋友的选择和决定,即使你可能不完全同意。

  6. 定期联系:虽然不需要每天联系,但定期的问候和关心可以让友情保持活力。

  7. 学会倾听:倾听是维系友谊的重要能力。当朋友愿意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时,认真倾听并给予反馈,可以加深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8. 共同成长:鼓励和支持朋友追求他们的梦想,一起学习新技能,可以让友情更有深度。

04

中西方友情观的差异

了解中西方友情观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塑料友情”的现象: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友情观:强调深度和忠诚,朋友之间往往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考验,一旦成为朋友就会追求终身的友谊。在中国文化中,朋友不仅是情感的寄托,还可能承担着类似家人的角色。

  2. 西方文化中的友情观:更注重广度和自由。西方人倾向于建立广泛的社交网络,但对每段友谊的期望值相对较低。他们更重视个人空间,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被视为正常。

  3. 文化融合的挑战:在全球化的今天,这两种文化观念正在相互影响。一方面,中国人开始接受更开放的社交方式;另一方面,西方人也在学习中国人对友情的深度承诺。这种文化融合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05

结语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建立和维护一段真诚的友谊变得越来越难,但这也让真正的友谊显得更加珍贵。让我们摆脱“塑料友情”的困扰,用心去经营那些值得珍惜的关系。记住,真正的友谊不是靠频繁的联系来维系的,而是靠彼此的理解、尊重和包容。愿我们都能找到那些愿意与我们一同成长的真心朋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