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玫瑾:过度保护是成长的绊脚石,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玫瑾:过度保护是成长的绊脚石,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31119A06H2K00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16484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71449
4.
http://baby.sina.com.cn/edu/11/2106/2011-06-21/0710186355.shtml
5.
https://www.sohu.com/a/794103776_121820739
6.
http://wenhui.whb.cn/zhuzhan/xue/20201227/385678.html
7.
http://www.cgzx.cn/jxgy/content_4425
8.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44507
9.
https://www.chinayoujiao.com/index/detail/id/11492.html

“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是忍不住‘帮一把’,却不知这种过度保护正在悄悄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这是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在多次讲座中反复强调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过度保护孩子,却忽视了独立性培养的重要性。本文将从过度保护的危害出发,结合李玫瑾教授的教育理念,为家长们提供科学实用的育儿建议。

01

过度保护:爱的陷阱

在现代社会,过度保护现象愈演愈烈。许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和保护,往往不自觉地采取了过度的控制和干预方式。这种育儿方式不仅削弱了儿童的独立性,还可能对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造成深远的影响。

研究表明,过度保护会带来以下负面影响:

  1. 独立性缺失:长期依赖父母解决问题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在面对挑战时容易退缩。

  2. 社交能力不足:缺少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会影响孩子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导致孤立感。

  3. 生活技能匮乏:家长包办一切可能导致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时间管理、财务管理等。

  4. 抗挫能力薄弱:未经历过失败的孩子可能无法有效处理困难,遇到挫折易崩溃。

  5. 心理健康隐患:过度保护与青少年焦虑、抑郁等问题存在关联。

02

李玫瑾教授的分阶段教育理念

李玫瑾教授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将18岁前的教育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教育重点。

0-3岁:情感抚养期

这个时期是孩子大脑快速发育的时期,也是人格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父母应该充分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以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李玫瑾教授强调,父母在这个阶段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照顾,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3-12岁:性格抚养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李玫瑾教授强调,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学习。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孩子规矩意识的关键期。父母需要坚定地对孩子说“不”,教会他们等待和自律,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12-18岁:人格抚养期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思想也开始逐渐独立。李玫瑾教授强调,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父母需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父母可以适当地让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引导他们学会面对挫折的方法和勇气。

03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 鼓励无监督的玩耍:心理学家Dr. Amanda Gummer建议,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六岁开始参与无监督的玩耍,这不仅能帮助他们发展风险评估和决策能力,还能促进社交技能的提升。

  2. 减少对潜在危险的担忧:虽然保护孩子的本能是自然的,但过度的担忧往往会限制孩子的探索欲望。Dr. Gummer指出,媒体常常聚焦于少见的危险事件,而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小意外如摔跤、擦伤等,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历。

  3. 允许儿童犯小错误:父母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小的挑战,鼓励孩子尝试并在其中犯错。例如,让孩子自己选择衣服穿搭或尝试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这些小错误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是孩子学习自我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支持表达自我:通过与孩子进行开放的对话,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研究表明,当孩子感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时,他们更有可能主动参与决策,并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更强的应对能力。

  5.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设置适度的挑战和目标,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情绪控制等重要技能。例如,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任务。

  6. 以身作则:父母的行为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想让孩子成为自律的人,父母自身必须展现出自律的生活态度。无论是工作中的勤勉尽责,还是时间管理、情绪控制,父母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可望而可及的榜样。

04

结语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父母的任务不是给孩子一个舒适的童年,而是帮助他们准备好面对未来的生活。”过度保护看似是在为孩子遮风挡雨,实则是在剥夺他们成长的机会。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适时放手,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