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亦姝的成功秘诀:父母如何有效陪伴?
武亦姝的成功秘诀:父母如何有效陪伴?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上,一位16岁的少女以惊人的诗词储备量和淡定自若的气质,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瞩目。她就是武亦姝,一位能够背诵2000首诗词的“国民才女”。更令人惊叹的是,两年后,她又以613分的高考成绩(上海满分660分)被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录取,成为了众人口中的“学霸”。
然而,这位才女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小学时的武亦姝,其实是一个让父母头疼的“差生”。她不喜欢学习,一心只想着玩,对待作业敷衍了事,成绩经常垫底。面对这样的情况,武亦姝的父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武亦姝的父亲武雷是一位顶尖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工作繁忙。但他意识到,再忙也不能忽视对孩子的教育。于是,他决定每天下午四点半之后,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放下手头的事情,专心陪伴女儿。他不再玩电脑,而是拿起书本,和女儿一起阅读。母亲则通过朋友的启发,开始重视家庭教育,陪女儿学习,一起作画。
为了培养武亦姝的学习兴趣,父母想出了许多寓教于乐的方法。他们经常在家里玩“诗词接龙”的游戏,谁输了就要做家务。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让武亦姝渐渐爱上了阅读,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甚至把陆游、苏轼、李白作为自己的“三大偶像”。
除了在家里的学习时光,父母还经常带武亦姝外出游玩,并鼓励她把所见所得写成作文或者日记。这种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拓宽了她的视野,也提高了她的写作能力。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武亦姝逐渐从一个“差生”变成了一个热爱学习的“才女”。她不仅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还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保持谦逊和低调,拒绝了很多公开活动,静心在学校读书。
武亦姝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培养。他们的教育方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父母的陪伴比物质更重要:武亦姝的父母没有给她报各种补习班,而是选择亲自陪伴她学习。这种情感上的支持,远比金钱和物质更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以身作则胜过千言万语:父亲放下电脑,母亲陪伴作画,这些行为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武亦姝。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诗词接龙等游戏化学习方式,武亦姝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内在动力,远比外在的督促更有效。
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父母带她外出游玩,并鼓励她写作,这种将学习融入生活的教育方式,让武亦姝的知识更加丰富和立体。
武亦姝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力。作为父母,我们不需要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而是应该用心陪伴,用爱引导,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让我们从武亦姝的故事中汲取经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