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萨嘎达瓦节:转经祈福的壮观场面
拉萨萨嘎达瓦节:转经祈福的壮观场面
萨嘎达瓦节是藏历四月最重要的宗教节日,也是藏族人民最为神圣的节日之一。这个节日不仅有丰富的宗教内涵,还有独特的民俗活动,是展现藏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文将围绕萨嘎达瓦节的宗教仪式、转经活动和善行传统展开,重点描述其壮观场面和文化意义。
节日背景与意义
萨嘎达瓦节,藏语意为“氐宿月”,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主要纪念释迦牟尼佛的诞生、成道和涅槃。据记载,佛祖释迦牟尼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诞生、得道和涅槃,都发生在萨嘎达瓦期间。为了纪念佛祖,甘南藏区各大寺院、僧侣以及藏族百姓,都会举行供灯、转经、布施、放生等庆典活动。
转经活动的壮观场面
萨嘎达瓦节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规模的转经活动。全拉萨的转经线路有三条,一条是囊廓,在大昭寺中环绕主殿觉康一周,全程立满法轮,长约500米,是内环线;第二条是八角街,环绕大昭寺一周,全长约1000米,是中环线;第三条是林廓路,绕拉萨老城区一周,全长约5000米,是外环线。在囊廓和八角街转经的人流每天都不断,林廓路则是人们在重要日子转经的路线。萨嘎达瓦节,林廓转经最为壮观。从萨嘎达瓦的第一天开始,林廓路上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转经人流。到藏历十五这天,转经达到高峰,从凌晨2点直到晚上,人流如潮,川流不息。
布施与放生:善行的传统
萨嘎达瓦节期间,布施和放生是重要的善行活动。在拉萨的各大寺庙门口、八廓街周围,称为外圈的林廓路四处,很多人在拍着手、唱着歌、喊着话,请求络绎不绝的转经的人们,施舍钱和食品。据统计,在萨嘎达瓦节期间,德吉南路绵延一公里聚集了人山人海的西藏各地乞丐前来乞讨。布施者借此机会表达善念,积累功德;接收者心怀感恩,努力生活。
放生,则是近年来在萨嘎达瓦期间兴起的另一项特色活动。过去,藏人如遇家人生病,或碰到重大佛教节日会去放生,但一般放的是牛羊。内地与藏地交流密切后,河边放生的习俗逐渐兴盛。四月初八,常常能看到来自各地的佛教信徒们来到河边放生鱼苗。
其他善行活动
除了转经、布施和放生,萨嘎达瓦节期间还有其他善行活动。大多数藏传佛教信徒都会在这个月多做善事、避免杀生,尤其是藏历四月十四、十五日这天娘乃节,不少信众都会戒荤。在藏历的初一、初五、初八、初十、十五、二十五、三十都是吉日,大家都会选择吉日放生。平日也有人会在自己的“本命年”或生日放生,据说这样可以躲避灾祸、逢凶化吉。
节日禁忌
萨嘎达瓦节期间,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禁忌:
- 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 忌在别人背后吐唾沫,拍手掌。
-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 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
萨嘎达瓦节是拉萨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在雄伟的布达拉宫背后的龙王潭举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萨嘎达瓦节逐渐演变为藏族人民春夏游园和预祝农牧业生产丰收的群众性节日。每年这天,拉萨的藏族民众,会成群结队汇集到龙王潭(宗角禄康)过林卡或开展娱乐活动。
萨嘎达瓦节不仅是一个宗教节日,更是一个展现藏族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通过转经、布施、放生等善行活动,藏族人民展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如果你有机会在四月来到拉萨,不妨加入转经队伍,感受这份独特的宗教氛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