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弗兰克的三个黄金法则,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读后感
用弗兰克的三个黄金法则,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读后感
在新媒体时代,写一篇能吸引眼球、打动人心的读后感似乎越来越难。但如果你掌握了正确的写作方法,就能让自己的文字脱颖而出。弗兰克的《爆款写作课》中提出的三个黄金法则——吸引、打动、说服,不仅适用于新媒体写作,更能帮助你写出有深度、有温度的读后感。
吸引:让读者一眼就爱上你的文章
写读后感的第一步是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需要从选题、标题和开头三个方面下功夫。
选题:找准共鸣点
选择一本热门或具有争议性的书作为读后感的主题,更容易引起读者兴趣。比如近期畅销的《活着》、《三体》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结合当下热点话题,如“内卷”、“躺平”等,也能增加文章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标题:点睛之笔
一个好标题应该简洁有力,直击要害。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 用数据说话:《读完<断舍离>后,我扔掉了80%的物品》
- 提出问题:《<无声告白>:我们为什么要隐藏真实的自己?》
- 金句式标题:《在<解忧杂货店>里,找到治愈孤独的良方》
开头:开门见山
开头要直奔主题,可以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引子,或者直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比如:
“‘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当我读到《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这句话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打动:用故事和细节增强感染力
仅仅吸引读者是不够的,还要让他们产生共鸣。这需要通过具体的故事和细节来实现。
代入感:让读者身临其境
可以通过描述书中的场景或人物,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比如在写《活着》的读后感时,可以这样描述:
“当福贵的儿子有庆在献血时意外去世,我仿佛能听到福贵撕心裂肺的哭喊,感受到他内心的绝望和痛苦。”
细节描写:增强真实感
用具体的细节来支撑你的感受,让文章更有说服力。比如在写《追风筝的人》时,可以提到:
“哈桑被阿塞夫欺负时,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承诺,让我看到了人性中最纯粹的善良。”
说服:用理性分析支撑观点
除了感性的描写,还需要用理性的分析来支撑你的观点。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结构化思考
将你的感想进行结构化的梳理,比如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主题表达等多个维度来分析。这样既能展现你的思考深度,又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
数据支撑
如果可能,可以用一些数据来支撑你的观点。比如在写《人类简史》的读后感时,可以引用书中的某个具体数据来说明作者的观点。
对比分析
将这本书与其他类似主题的书籍进行对比,能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你的观点。比如在写《无声告白》时,可以与《我们与恶的距离》进行对比,探讨关于身份认同的主题。
实践出真知:从模仿到创造
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关键是要多加练习。可以从模仿开始,看看那些优秀的读后感是如何运用这些技巧的,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记住,写作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不要害怕初稿的粗糙,重要的是要敢于下笔。写完后多读几遍,不断修改和完善,你的文字一定会越来越有吸引力。
用弗兰克的三个黄金法则来指导你的读后感写作,相信不久后你也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记住,写作的本质是与读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只有真诚和用心,才能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