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看周恩来少年时期的爱国情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看周恩来少年时期的爱国情怀

引用
知乎
11
来源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3612987
2.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29053
3.
https://baike.sogou.com/v7644930.htm
4.
http://www.81.cn/ss_208539/16261485.html
5.
https://m.journal.qq.com/read/1037683488/3
6.
http://www.yuwenlexue.com/posts/wei-zhong-hua-zhi-jue-qi-er-du-shu.html
7.
http://zx.huaian.gov.cn/col/13206_286315/art/16356960/1636967294863HVsbpLaW.html
8.
https://m.lunwendata.com/show.php?id=8877
9.
https://m.cngwzj.com/gushi/KeWen/88027/
10.
https://www.scsqw.cn/whzh/hswh/content_142086
11.
http://www.rmlt.com.cn/2018/0815/525940.shtml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响亮的回答,出自一位12岁的少年之口,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的周恩来。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周恩来从小就树立的远大志向,更成为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座右铭。

01

少年周恩来的觉醒之路

1898年,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一个没落的书香世家。在他3岁那年,因过继给病重的小叔父周贻淦,开始了他的启蒙教育。嗣母陈氏出身书香门第,不仅教会了他识文断字,还经常给他讲述“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等历史故事,这些都为周恩来日后的思想进步埋下了伏笔。

5岁时,周恩来遵祖训入家塾馆读书,学习《三字经》《千字文》等基础性传统课本。这些经典著作中蕴含的人文性、人民性以及励志和爱国思想,对年幼的周恩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904年,周恩来随家人来到清江浦镇(今淮安市清江浦区),在外祖父万青选家的塾馆继续学业。万青选曾任清河县知县,家中藏书丰富。在这里,周恩来如饥似渴地阅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文学名著,以及《诗经》《论语》《史记》等文化经典。这些书籍不仅提升了周恩来的学业水平,更重要的是让他受到了爱国亲民、品德节操等方面的熏陶。

1907年,周恩来遇到了对他思想进步影响深远的表哥陈式周。这位比他大16岁的表哥是一位清末秀才,思想进步,曾出版过充满爱国情愫的散文集《此登临楼笔记》。在与表哥的交往中,周恩来接触到了《进化论》《仁学》《饮冰室合集》等进步书刊,开始对“国家”“民族”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淮安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也对周恩来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瞻仰关天培和梁红玉祠堂,参观吴承恩书房,了解韩信的故事,这些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了周恩来的心灵。

0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背后故事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随伯父来到东北沈阳。在这里,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的屈辱现实。伯父告诉他,沈阳有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少年周恩来对此感到疑惑:“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伯父只回答了四个字:“中华不振!”

一个周末,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进了租界。他们看到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当他们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时,凑过去一看,只见一个女人正在哭诉:她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这次经历让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他开始思考: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

不久后,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修身课上,当校长问到“你们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不仅是周恩来个人的志向,更成为了激励无数中国青少年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动力源泉。

03

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爱国精神

在当今时代,我们依然可以从周恩来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那么,如何通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以及周恩来的事迹,来培养当代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呢?

首先,要让青少年了解历史,认识国情。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方式,让他们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与抗争,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其次,要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引导青少年思考如何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组织他们参观科技展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看到国家的发展成就,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重要使命。

再次,要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爱国情怀,与孩子一起关注国家大事,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学校教育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剧表演、主题辩论赛等形式,让青少年在参与中感受历史,理解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情怀,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报国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穿越百年,依然激励着当代青少年。让我们以周恩来为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