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新发现:不仅降糖还能抗癌减肥?
二甲双胍新发现:不仅降糖还能抗癌减肥?
二甲双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全球约有1.5亿人服用。近年来,这种“老药”不断展现出新的潜力,特别是在抗癌和减肥领域。近期的多项研究表明,二甲双胍的作用远不止于降糖,它可能成为对抗癌症和肥胖的新武器。
抗癌新机制:激活免疫细胞,抑制肿瘤生长
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熊华团队在《Cancer Research》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够通过重编程色氨酸代谢,刺激结直肠癌中的CD8+T细胞功能,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结直肠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三的癌症,每年新增发病人数近200万,死亡人数接近100万。熊华团队通过单细胞RNA测序技术,揭示了二甲双胍如何重塑结直肠癌的免疫景观。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扩大CD8+T细胞的比例并增强其功能。具体机制是,二甲双胍通过下调MYC,减少色氨酸转运体SLC7A5的表达,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对色氨酸的摄取。这不仅减少了结直肠癌细胞在色氨酸竞争中的优势,还恢复了CD8+T细胞对色氨酸的可用性,增强了其细胞毒性杀伤作用。
另一项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二甲双胍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团队利用患者来源的外植体培养(PDEC)模型,发现二甲双胍能够通过抑制线粒体复合物I来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增强其共刺激CD4+T细胞的能力。这种效应在树突状细胞中尤为明显,二甲双胍促进了这些细胞的新陈代谢,让它们变得更活跃,进而增强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
减肥新机制:诱导Lac-Phe产生,抑制食欲
在减肥领域,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也有了新的突破。2024年3月,Nature Metabolism期刊同期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分别来自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的Lydia Lynch团队和斯坦福大学的Jonathan Long团队。这两项研究均发现,二甲双胍通过诱导一种名为Lac-Phe的代谢物产生,来发挥降低食欲和减轻体重的作用。
Lac-Phe是一种由乳酸和苯丙氨酸合成的改性氨基酸,最早由斯坦福大学Jonathan Long教授团队在2022年发现。研究显示,运动锻炼过程中血液中会产生Lac-Phe,它能够有效减少运动后的饥饿感,从而减少食物摄入,控制肥胖。而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与剧烈运动类似,通过抑制肠道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1,增加糖酵解通量和细胞内乳酸量,从而提高Lac-Phe水平。
这些发现不仅为二甲双胍的减肥作用提供了新的机制解释,也为开发新型、安全有效的减肥药物奠定了基础。Jonathan Long教授表示,通过优化二甲双胍这种口服药物,可以影响饥饿感、食欲和能量平衡途径,从而控制体重、胆固醇和血压。
展望:从“降糖药”到“全能药”
二甲双胍的这些新发现进一步拓宽了其临床应用前景。作为一种安全性、耐受性良好的药物,二甲双胍不仅在降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更在抗癌和减肥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这些研究为开发基于二甲双胍的新型抗癌和减肥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二甲双胍展现出诸多潜力,但其具体应用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消化道反应、维生素B12吸收障碍以及罕见的乳酸酸中毒风险。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并注意饮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