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建筑摄影四种常见光线
壹 古建筑摄影四种常见光线
古建筑摄影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需要摄影师具备扎实的摄影技巧,还需要对建筑美学有深入的理解。在拍摄古建筑时,光线的运用至关重要,它能够极大地影响照片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四种常见的光线类型及其在古建筑摄影中的应用,帮助您拍出更具艺术感的照片。
自然光
拍摄古建筑主要以自然光为主。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自然光色温是不同的,照射在建筑上,光感效果是不同的。按照一般规律:拍摄古建筑,一年之中冬季最佳,春季、秋季次之,春季、秋季又优于夏季;一天之中清晨、黄昏优于正午。但也不尽如此,任何一种光线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和魅力。因此,我们平时就要多留心,多观察,注意发现自然光是如何使古建筑充满生气,而又如何使其变得平淡乏味的。
乾清宫 拍摄于北京故宫。冬天,太阳高度角最小,太阳光一天到晚都是斜射,此季节拍摄古建筑光线最为柔和,同时也是拍摄室内的最佳时机,阳光满室,通透明亮。每年冬至前后正午时分,如遇晴天,故宫乾清宫将会出现“正大光明”匾及其下面的五条金龙被大殿地面上的金砖反射过来的阳光从西往东依次照亮的景象,金光闪闪,极其壮观,更凸显出皇家的威严和工匠们的非凡智慧与匠心精神。
Sony ILCE-7RM2·Sony FE 24-70mm F2.8 GM·44mm·ISO100·f/7.1·1/60s
冬暖 拍摄于河南南阳社旗山陕会馆。冬天傍晚时分,一束暖光透过悬鉴楼大门,照射到戏楼下石柱上的石狮子上。
Canon 5D Mark II·Canon TS-E 17mm f/4L·17mm·ISO100·f/5.6·1/250s
湖光潋滟 拍摄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拍摄中国古建筑,一年之中冬季光线最佳,但也不是绝对的。承德烟雨楼在避暑山庄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自南而北,前为门殿,后为两层烟雨楼,四周有廊。其南侧树木茂盛,且空间狭小,在这儿很难拍到烟雨楼全貌。其北侧临湖,空间开阔,最适宜拍摄全貌。但冬、春、秋三季,烟雨楼北侧总是受不到太阳光的照射,只有夏季的日出、日落时分,其北侧才能被照亮,此时拍摄时机最佳。
Canon EOS R5·Canon RF 24-105mm F4 L IS USM·24mm·ISO100·f/8·1/60s
室内光
古建筑摄影不只是在室外,室内也是拍摄重点。室内光线主要靠门窗采光或室内灯光照明,一般情况下比较暗,拍摄时管理部门又往往不会让你使用闪光灯等设备进行补光。另外,为表现古建筑内部空间的自然真实,我们也不建议刻意补光。
那么,我们在室内拍摄时建议使用三脚架,以取得完美的画质;在不方便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拍摄时要适当提高感光度来保证快门速度以得到清晰的画面。如果使用较广的镜头拍摄大场景,光圈在F4或F5.6左右也没关系。其实还有个比较懒的办法,就是直接把ISO设为AUTO(自动),以确保准确曝光。如果室内有射入的自然光线,其强度、反差、色彩平衡等都属于不确定因素,拍摄时就有一定的难度,然而这种光正是可以利用的非常好的造型光,我们可以借助它拍摄一些细节小品等有趣的画面;如果没有直射的日光,或者当日光通过网眼窗帘发生衍射时,门窗就成了光源,它会随着距离增大迅速衰减,此时如果要拍摄室内大场景,就需要采取补救措施以降低反差。
淡泊敬诚 拍摄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夏日正午,受院子古树影响,淡泊敬诚殿内光线仍然有些弱,于是将光圈调到最大,再提高感光度,确保拍摄成功。
Canon 5D Mark IV·Canon TS-E 17mm f/4L·17mm·ISO400·f/4·1/40s
石听琴室 拍摄于江苏苏州怡园。正午,阳光从窗子里射入,室内明亮起来。
Canon 5D Mark IV·Canon TS-E 17mm f/4L·17mm·ISO100·f/7.1·1/60s
木府藻井 拍摄于云南丽江。室内光线比较弱,需要提高感光度来拍摄。
Canon EOS 6D·Canon EF 17-40mm f/4L USM·40mm·ISO3200·f/5·1/25s
人工光
顾名思义,人工光由人工制造,具有一定的发光特性。这种光比较稳定,又具有明显的可控性,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它。我们借助人工光拍摄古建筑时,要注意把握时机。在室外,最好是在太阳刚落下的“蓝色时刻”拍摄,此时天空还有一定的细节。拍摄时,我们还要注意人工光的色温控制,不同的人工光会产生色彩迥异的画面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画面的色彩表达,所以在有人工光的古建筑摄影中,需要根据环境表现和画面诉求来选择合适的色温值。
古城夜色 拍摄于山西大同古城。在“蓝色时刻”拍摄夜景,天空保持着较好的细节。
FUJIFILM GFX 100S·GF32-64mmF4 R LM WR·33.2mm(26mm)·ISO125·f/5.6·1s
守卫 拍摄于湖北十堰武当山。使用手电筒给檐下斗拱及石雕、木雕适当补光,很好地表现了建筑的细节之美。
Sony ILCE-7RM3·Sony FE 24-240mm F3.5-6.3 OSS·41mm·ISO640·f/10·20s
静穆 拍摄于北京故宫神武门。拍摄夜景一般曝光时间较长,所以要使用三脚架。
Panasonic DMC-LX2·6.3mm(28mm)·ISO100·f/4.9·8s
混合光
所谓混合光是指自然光、人工光等多种光线混合形成的光线。不同光线具有不同的色温,由于光线的差异,画面中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在混合光环境下拍摄古建筑,要分清主光和辅光,合理利用各种光线的特性,方可获取更加和谐自然的画面效果,刻画出更加理想的画面意境。
入夜 拍摄于北京故宫神武门。景观灯、路灯、霓虹灯与最后一抹夕阳光组成混合光,让拍摄出的天空、建筑细节表现丰富。
Canon EOS 7D·Canon EF35mm f/1.4L USM·35mm·ISO400·f/4.5·1.6s
福寿绵长 拍摄于北京故宫。冬季的下午4点,故宫乐寿堂后面背阴处光线已相当弱,为了拍好青铜香炉顶端的独角神兽,专门使用补光灯从侧对相机处进行补光,拍出了神兽的质感与造型。
Canon EOS 5D Mark IV·Canon EF 70-200mm f/4L IS II USM·200mm·ISO250·f/6.3·1/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