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物联网:重塑电梯管理新趋势
电梯物联网:重塑电梯管理新趋势
电梯物联网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电梯与网络连接起来,实现电梯设备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从而实现远程监控、故障预警、智能维护等功能的一种技术应用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智能城市建设的推进,电梯物联网正逐步改变传统电梯维护模式,为电梯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
电梯物联网基于传感器、数据传输设备和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将电梯内部和外部的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通过监控电梯的运行状态、人流量、故障信息等数据,实现对电梯设备的智能管理和远程控制。
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远程监控与管理:监测电梯运行状态、故障信息等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智能维护与保养:基于数据分析实现预测性维护,提前发现设备故障迹象并进行维修,降低维护成本和减少停机时间。
安全监控与预警:监测电梯内外环境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提高电梯使用的安全性。
数据分析与优化:优化电梯的运行策略,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能耗,降低运行成本。
标准化与政策支持
为了规范电梯物联网的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17年批准发布了《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物联网的技术规范》(GB/T24476-2017)。该标准科学规范了电梯物联网的技术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 系统架构:从电梯设备到企业应用平台,企业应用平台到政府安全监管平台的系统架构。
- 电梯设备端公共输出接口:规定接口为RS-485,输出协议采用BACnet。
- 安全隔离措施:要求监测终端不能影响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
- 平台间数据交换协议:规定采用RESTful Web API。
- 平台数据访问安全要求:采用OAuth2.0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采用256位TLS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
市场发展现状
根据QYR(恒州博智)的统计及预测,2023年全球电梯物联网市场销售额达到了261.1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69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5.2%。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预计2030年将达到百亿美元规模。
主要参与者包括Otis、Kone、Schindler、ThyssenKrupp、Mitsubishi Electric等国际巨头,以及华为、Bosch、Siemens等技术提供商。其中,Otis是最大的制造商,其次是Kone和Schindler。应用领域以住宅区为主,2018年占比达到50%以上。
面临的挑战
尽管电梯物联网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行业规范亟待统一: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运行模式和行业标准,各企业运营模式不同,数据无法互通。
技术人才短缺: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电梯物联网行业起步较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在传感器技术、系统设计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实力较弱。
个性化解决方案为主: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目前电梯物联网应用仍以个性化解决方案为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拓展,电梯物联网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进一步融入电梯物联网,提升智能化水平。
标准化推进:随着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数据互通和平台对接问题将逐步解决。
市场集中度提升: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份额将逐步向技术实力强、经验丰富的企业集中。
应用场景拓展:从单一的电梯管理向楼宇管理、城市交通管理等领域延伸,形成更加智能、高效的运营模式。
电梯物联网作为电梯行业的新兴技术,为电梯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远程监控、智能维护、安全预警等功能,电梯物联网将为城市交通和楼宇管理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服务,推动整个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