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电梯频出事故,如何保障居民安全?
老旧电梯频出事故,如何保障居民安全?
近年来,老旧电梯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隐患。据统计,全国范围内使用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数量已超过10万台,这些电梯普遍存在机械故障、电气系统老化、安全设施失效等问题,给乘客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
老旧电梯的安全隐患
老旧电梯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故障:长期使用导致电梯的机械部件磨损严重,如曳引机、制动器等关键部件性能下降,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电气系统老化:电梯的控制系统、传感器等电气元件在长时间运行后会出现老化现象,导致运行不稳定,甚至出现故障。
安全设施失效:部分老旧电梯的超载保护、门锁保护等安全装置可能因维护不当而失效,增加了事故风险。
近年来,老旧电梯安全事故频发,令人触目惊心。2016年,北京丰台某小区一部运行了20多年的电梯夹住一位女住户的腿,将其拖行15层楼;同年,陕西咸阳某大厦一部老旧电梯故障,造成一位老人不幸身亡。这些事故暴露出老旧电梯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
政策和管理措施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旧电梯安全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管理措施。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制定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大修有关政策,建立安全评估机制。此后,福建、浙江、湖北、湖南等多个省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将老旧电梯改造列入政府工作日程。
以上海为例,2024年4月发布的《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规范》(DB31/T 885-2024)进一步明确了老旧电梯的安全评估标准和程序。黑龙江省则计划年内对100部老旧电梯进行更新改造,并将电梯质保期由以往的1年提高到5年。
解决方案和建议
要解决老旧电梯的安全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
技术更新改造:对达到使用年限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电梯,应及时进行更新改造。这包括更换关键部件、升级控制系统、加装安全装置等。
资金筹集:老旧电梯改造需要大量资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如政府补贴、物业维修资金、业主自筹等。黑龙江省的政策中提到,电梯改造费用筹集原则上采用业主平摊的方式进行,并提供了按面积平摊、常住人口分摊等多种选择方式。
明确管理责任:电梯的安全运行需要明确的管理责任主体。物业部门应承担日常维护和管理职责,定期进行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响应。
加强日常维护:电梯安全三分靠质量,七分靠安装和维保。根据中国电梯协会的统计,在诸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保养和使用问题占比高达60%。因此,加强日常维护和保养至关重要。
安全使用教育:乘客应遵守电梯使用安全规则,如不要在电梯内蹦跳、打闹,不要强行阻止电梯门关闭等。同时,应教育儿童正确使用电梯,避免因不当行为引发事故。
老旧电梯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安全,需要政府、物业、业主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改造和日常维护等多方面的措施,我们才能消除老旧电梯的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