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术是什么
腹腔穿刺术是什么
腹腔穿刺术是一种通过穿刺针或导管直接从腹前壁刺入腹膜腔,抽取腹腔积液的技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
1. 分类
- 腹腔穿刺术主要分为诊断性腹腔穿刺和治疗性腹腔穿刺,诊断性腹腔穿刺主要用于确定有无腹水及鉴别腹水的性质,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治疗性腹腔穿刺则主要用于大量腹水的患者,通过放腹水来减轻腹内压,缓解症状。
2. 穿刺点的选择
- 穿刺点的选择对于腹腔穿刺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这是最常用的穿刺点。侧卧位穿刺点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方1.0cm,稍偏左或偏右1.0-1.5cm处,该部位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对于少数积液或包裹性积液,可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
3. 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核对病人信息,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意义及安全性,取得病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嘱患者排空尿液,测量生命体征和腰围。
消毒与麻醉: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螺旋形消毒,直径不小于15公分,消毒2-3次。然后穿戴手套,铺无菌洞巾。
穿刺与放液: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然后倾斜40-60度进1-2cm后再垂直刺于腹膜层。待感针头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头已穿过腹膜壁层,此时可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
术后处理:术后嘱患者平卧休息,避免朝穿刺侧卧位。测量血压并观察病情有无变化。如有腹水外溢,可用火棉胶涂抹,及时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
在进行腹腔穿刺术时,医生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护理也至关重要,患者需平卧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伤口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腹腔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患者应排空尿液,避免膀胱充盈影响穿刺。患者需告知医生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腹腔内广泛粘连等,这些可能是腹腔穿刺的禁忌症。根据病情需要,完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患者通常采取半坐位或左侧卧位,以便于穿刺操作。
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刺破漂浮在腹腔积液中的脏器。穿刺针需垂直刺入皮肤,并根据需要调整角度进入腹腔。放腹腔积液时速度不宜过快,量也不宜过大。肝硬化患者一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3000mL,并在2小时以上时间内缓慢放出,过多或过快的放液可能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
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继续漏出。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术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