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VS扬州:谁将率先突破万亿?
盐城VS扬州:谁将率先突破万亿?
2023年,盐城和扬州两座城市以超过7000亿元的经济总量,在江苏13个地级市中分列第八和第七位,成为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双子星。两市不仅经济总量相当,增速也十分接近,盐城增长6.0%,扬州增长5.9%。这种你追我赶的态势,不禁让人思考:谁将率先突破万亿大关,引领苏北经济新潮流?
经济总量:伯仲之间,万亿在望
从最新数据来看,两市的经济规模已十分接近。2023年前三季度,扬州实现生产总值5482亿元,盐城则为5302亿元,差距仅有180亿元。这种微小的差距,使得两市在未来的竞争中都具备率先突破万亿的可能。
扬州提出“走出舒适区,告别温吞水”,明确表示未来三五年要跻身“万亿俱乐部”。而盐城虽然没有公开喊出“冲万亿”的口号,但其经济总量与扬州仅差25亿元(2022年数据),且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有分析人士认为,盐城有可能与扬州在同一年迈入“万亿城市”行列。
产业结构:各有特色,优势互补
扬州作为自带流量的文旅名城,第三产业发达。该市提出到2025年实现“211”目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3个产业规模超2000亿,成为地标产业;10个以上的新兴产业链总量过百亿;全部工业开票销售超万亿元。这表明扬州正在积极做强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盐城则依托其新能源产业优势,重点构建“5+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包括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2023年,盐城的23条重点产业链规模已超70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85%,同比增长近20%。其中,晶硅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不锈钢产业规模分别跃居全国城市的第一、二、三位,展现出强大的工业增长潜力。
区域发展:空间优势与文化魅力的较量
盐城拥有长三角城市群中最大的土地面积,达1.77万平方千米,其中沿海滩涂面积就有4500多平方千米。更令人惊叹的是,盐城的海岸线每年还在以10多平方千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盐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扬州则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优势著称。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第三产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水平。近年来,该市更是将做强实体经济作为开新局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文旅与产业的双轮驱动。
城市定位:沿海中心与科创名城的竞合
盐城提出建设沿海中心城市,依托其“风光火气氢”一体发展的能源产业优势和绿色生态宜居的环境优势,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北翼的产业高地。该市还提出了“无事不扰,有事必到,一诺千金,亲清有加”的投资服务理念,展现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
扬州则致力于建设产业科创名城,通过实施创新强基、转型升级、招商强链等行动,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该市还提出了“耻于居中,力争上游”的发展目标,显示出不甘落后、奋力争先的决心。
展望未来:双星闪耀,共促苏北崛起
盐城和扬州作为苏北地区的经济双子星,各有优势:盐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新能源产业优势,扬州则有更发达的第三产业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两市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必将为苏北地区的整体崛起注入新的动力。
这场“万亿城市”的角逐,无论最终是扬州率先突破,还是盐城后来居上,都将为江苏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两市的良性竞争,也将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