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社区筛查助力肺癌早诊
健康中国行动:社区筛查助力肺癌早诊
2023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个部门联合制定公布《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癌症防治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
要实现这一目标,社区筛查是关键环节。通过社区筛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患者并进行及时治疗,从而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肺癌筛查项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该项目覆盖台州市黄岩区40-70岁常驻居民人口,涉及19个乡镇、4442家社区和村镇,约20余万人。项目创新性地采用了基于流调与影像相互集成的人工智能筛查模式,通过智能化流调和AI辅助诊断,实现了对肺癌高危人群的快速识别与风险评估。
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智能化流调:开发了肺癌流行病学调查系统,流调医师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采用电话、面调上门、移动App等方式,对目标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系统会根据危险因素的程度进行分类排序,筛选出需要进行CT检查的人群。
AI辅助诊断:对于需要进行CT检查的人群,应用肺结节临床性能动态追踪系统,智能识别CT肺结节和诊断肺结节良恶性,为医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影像数据。
截至2024年3月底,项目已完成119855例流行病学调查,9741例肺结节结构化报告书写,检出120例早期癌症患者,对3071例患者进行持续跟踪随防。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肺癌社区筛查仍面临一些挑战。研究表明,中国肺癌筛查参与率较低,影响因素包括:
认知度不足:部分群众对肺癌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经济因素:虽然很多地区已将肺癌筛查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但经济因素仍是影响部分人群参与的重要原因。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在一些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地区,筛查工作面临更大挑战。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肺癌筛查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优化筛查流程,提高筛查效率;加强医疗资源配置,确保筛查工作在各地均衡开展。通过持续努力,社区筛查将在肺癌早诊早治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