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疲劳:新闻事件消耗我们的同情心,可能导致对他人的冷漠
同情疲劳:新闻事件消耗我们的同情心,可能导致对他人的冷漠
我们正处于一场同情危机之中吗?随着新闻事件的不断涌现,我们是否正在消耗自己的同情心储备?过多的苦难观察是否会让我们变得冷漠?本文将探讨"同情疲劳"这一心理现象,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并提供实用的应对方法。
图源:Pixabay
一些人常说,我们正处于一场同情危机之中,特别日常新闻正在消耗我们的同情心储备。
我们看到的苦难越多,我们的关心就越少,因为我们在精神上已经远离了他人的痛苦。其结果甚至可能是,当人们向我们寻求支持时,我们很难对近在咫尺的人产生关切之情。最终,我们会对任何情感表达感到麻木。
《时代》杂志近期指出,“全球都面临着‘同情疲劳’的威胁”。虽然偶尔的情感脱节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智慧选择,但长期忽视对他人的关怀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但,这真的是密切关注周遭世界现实的必然后果吗?我们有没有办法避免这种情况?
同情心疲劳是一种有据可查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心理治疗师和医务人员身上,他们经常报告说,随着反复接触病人的创伤,他们的同情心在不断减少。毫无疑问,护理工作的巨大压力使人极易精疲力竭,而同情心疲劳可能是职业倦怠的一种症状。然而,这一术语现在也被用来描述人们在许多其他情境中的冷漠态度,包括对新闻事件的反应。
过多的观察苦难会消耗人们的同情心。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观看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的悲伤广告的参与者,在之后对癌症慈善机构的帮助意愿有所下降。然而,这项研究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人们的期望。这可能是一个很大的疏忽。最新研究表明,“同情疲劳”往往与我们对大脑资源的信念相关,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认识到这一效应,我们就能提高自己的复原力。
心态在同情疲劳中扮演的角色并不令人惊讶。我们的信念强大地影响了我们的行动方式和能力。以意志力为例,有些人相信他们的专注力和自制力容易耗尽;随着一天的进行,这些资源会被消耗殆尽。这被称为“有限心态”。而其他人则相信,通过锻炼意志力本身就能激发更多的能量:越是遵守目标,避免诱惑,就越能保持下去。这被称为“无限心态”。实验室的实验和观察研究显示,持有无限心态的人在一天紧张工作后更有可能坚持健身计划,而持有有限心态的人可能会选择在电视前选择自我放纵。
那么,我们对他人的同情心是否也受到类似的期望效应影响呢?心理学家伊兹·甘斯伯格(Izzy Gainsburg)和朱莉娅·李·坎宁安(Julia Lee Cunningham)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研究探讨了这一问题。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用于测量参与者的同情心态。调查问卷包含了以下陈述,参与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同意程度对这些陈述进行评分:诸如:a) 对他人表达同情会耗尽你的精力,需要时间来补充;b) 在表达真挚的同情后,你会感到情感耗竭;c) 表达同情反而使你感到情感充盈,使你能够立即继续对他人表达同情;d) 即使是深切的同情之后,你也能持续地对他人表达同情。
如果你更倾向于同意前两项陈述,那么你可能持有一种有限的同情心态;而如果你更倾向于后两项陈述,则表明你拥有一种非有限的同情心态。
甘斯伯格和坎宁安首先让参与者观看了一系列描绘疾病、战争和被虐待动物的痛苦图片,并记录了他们对每张图片的反应。结果显示,持有有限思维模式的人倾向于报告随时间的推移同情心的减少,而那些持有非有限思维模式的人则能保持他们最初的同情心水平不变。
为进一步验证他们的发现,他们在COVID-19疫情最严重期间对超过1000人进行了调查。那是一个充斥着悲伤和苦难的时期,每天都有关于痛苦的报道。在这项为期四个月的研究中,持有有限心态的人报告说,他们的同情心和帮助他人的意愿都在逐渐减少。相反,持有非有限心态的人并未观察到这种变化。
尽管我们可能从小就形成了这些心态,但它们并非不可改变。例如,甘斯伯格和坎宁安让参与者听了一段播客,内容是医生们描述自己在COVID-19疫情中的经历。一位医生说:“我之所以能挺过来,是因为我对病人的同情。我甚至感觉到,对当天最后一个病人的同情超过了第一个病人——仿佛我的同情心随着每位病人的接触而增强。” 听完这些积极的描述后,参与者们倾向于采纳非限制性的心态,让他们在更长时间内维持更强烈的同情心。
鉴于这些发现,我不禁想知道,如果不考虑期望效应,谈论和担心同情心疲劳是否会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而一旦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我们就能更积极地调整我们接收新闻的方式。
我们可以在不忽视痛苦事件的同时,特意关注那些积极努力改变现状的人们的故事,比如勇敢地将救援物资送往战区的慈善工作者,或是在恐怖袭击面前保持冷静的急救人员。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我们的同情和关爱能力往往只会受到自我的约束。
图源:Giphy
参考文献
Süssenbach, P. (2018). When They Come in Crowds: Charity appeals and moral fatigue.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40(4), 171-179.
Gainsburg, I., & Lee Cunningham, J. (2023). Compassion Fatigue as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Believing Compassion Is Limited Increases Fatigue and Decreases Compass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34(11), 1206–1219.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23119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