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疾控中心教你如何优雅吐痰
大同市疾控中心教你如何优雅吐痰
“咳痰感觉像是从鼻子里面出来”,这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体验。这种现象可能与鼻后滴漏综合征、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窦炎、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当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喉,或呼吸道受到感染时,都可能产生这种感觉。虽然咳痰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却可能带来健康隐患和公共卫生问题。
大同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在公共场所咳嗽时要讲礼仪,“痰”吐也要得体。正确的做法是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唾液飞溅,并及时处理痰液以防止病菌传播。这些小细节不仅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还能展现个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一口痰液中究竟藏有多少病菌?据医学研究显示,健康人一口痰液中至少含有五千万个细菌,而某些患者吐出的一口痰液中含有细菌的数量更可能高达两亿个以上。这些病菌包括流感病毒、肺结核杆菌、麻疹病毒等多种致病微生物。当痰液蒸发到空气中,其中的病原体就会在空气中扬起,其他健康的人们通过呼吸这些带有细菌、病毒的空气,就有可能被感染上相关疾病。
除了对个人健康的影响,随地吐痰还会对公共卫生和城市文明造成负面影响。在人群密集场所或封闭空间里,吐痰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飞沫,增加传染他人机率,污染周围环境。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随地吐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顽疾之一。据统计,仅太原市在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就查处了1624起随地吐痰行为,罚款金额达13550元。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文明吐痰呢?专家建议,公民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应当遮掩口鼻,吐痰时应当用纸巾等包裹痰液并放入垃圾箱内。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来说,更应该自觉佩戴口罩,避免在公共场所传播病菌。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纸巾、使用专门的痰液收集设施等方式,为维护公共卫生尽一份力。
“痰”吐虽是小事,却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和城市的文明形象。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这不仅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更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