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无效教育!运用“共情”,让学生主动成长
告别无效教育!运用“共情”,让学生主动成长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共情是对当事人内心世界的准确理解,要像感受自己一样感受当事人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师,共情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就表示教师不仅要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要能体会到他们的感受和情绪,帮助他们正确客观地看待自己,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准确表达共情,可以切实帮助学生身心成长,也有益于教师的自身修养提升。
我们班的吉他男团
在短短的半个学期内,教师便深切地感受到不同年代的学生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成绩暂且不论,他们的为人处世真的不可同日而语,学生们见得世面多,了解到的信息也多,很会待人接物,想想年少时的自己,多少有些相形见绌。
教师所带班级里有三个男生,属性学渣,课上睡觉,作业不交。但是他们在英语学科上,底子不错,成绩也说得过去。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教师发现他们三个都非常喜欢音乐,会弹吉他,热衷唱歌,还擅长足球篮球和公路骑行等多项运动,性格方面也很是阳光开朗。
在高一的第一次月考时,Faker的数学只得了5分,Vtec和Irving的语文成绩在年级里都是垫底。面对这样惨烈的结果,三个孩子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老师们还是明显感受到了他们的不安和焦躁,可惜这种劲头儿只持续了那么短短一星期便无疾而终了。于是,教师尝试与三个孩子的家长联系,家长们都是满口答应,会积极与老师配合,但是后续的效果平平。经过与各学科老师的进一步沟通,教师发觉孩子们基础真的是过于薄弱,零自信心,惰性极强,不能急于一时,还是要寻求方法,处在他们的角度,借助他们的喜好,帮助他们进步。
于是,教师每天在学校盯着他们完成语文和数学作业,并在英语学习上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以侧面帮助他们获得同学羡慕的眼光,从而增强自信心,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为了解决他们薄弱的基础问题,教师和他们商量,最终帮助他们制定了补习计划。日常从学习习惯下手,对于他们不写作业,除了提醒以外,教师都严格地监督他们,陪伴他们,经常找他们谈心。一旦他们的作业情况有了些许的好转,便大力地表扬他们。但是他们懒惰的时候还是很多的,教师没有简单地苛责他们,而是跟他们聊学习的方式方法,请学科突出的同学给他们作经验交流,也进一步增进他们与其他同学的情感交流。
高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来临之际,教师的一个小学同学在乐队担任吉他手,他邀请教师去参加他们乐队的第一张专辑发布会,教师发觉这是一个很好的鼓励Faker他们进步的机会!在那最后的两周里,教师加大力度督促他们背默,练基础,并“利诱”他们:要是考及格,就有大礼相送!他们心里也暗暗下劲儿了,师生经常一起学习到很晚,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涨。看着他们每天讨论问题争得热火朝天,教师一度觉得,即便他们最后考得不好,这段与同伴并肩努力过的岁月,他们也一定会铭记于心。这不就是成长吗?
期末考试结果出来,他们三个的语文竟全部及格了!教师比他们还要高兴!当他们激动地问要大礼的时候,教师拿出了三张乐队首张专辑发布会的门票,他们脸上那欣喜若狂的表情,此刻还能在教师眼前浮现出来。他们说,“爸爸妈妈都会觉得我们弹吉他,玩越野是不务正业,为什么您却能用这个来奖励我们?”
教师想,从内心真正地理解他们才是最重要的教育,如果没有理解,在这些机灵敏感的孩子们的眼中,也许都是虚假的,是为了逼迫他们学习的幌子,最终的效果必定是微乎其微。
虽然现在他们在高考中并没有取得非常出色的成绩,但是他们去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看到他们朋友圈里分享的大学生活,教师知道他们真的体会到了努力的快乐与幸福。
达宝成长记
在教师不长的教师生涯中,那年十分不同,那是教师第一次做任课教师的一个学期。卸下班主任重任的教师,对任课教师的身份,充满着期待。一班的气氛十分的热闹和谐。在开学的第一天,教师记住了一个可爱的男生,达宝。
达宝在第一节课上就昏昏欲睡,圆滚滚的脸蛋在桌上压出了红红的印子,简直像极了一个小学生。起初,教师觉得他很是可爱,经常与他逗笑,但渐渐地发现他的作业情况不佳,课上也经常昏睡不醒。两周之后,听写和默写就有些吃力了。发现了他的基础很是薄弱,学习效率低之后,教师决定帮助他慢慢转变。每天都在课后督促他背单词,听他朗读课文并纠正他的发音和语调。在这一天天的课后交流中,师生也变得越来越熟悉,原来初中阶段的达宝很抵触学英语,以前的英语课也是昏睡为主,但是第一天教师在课上叫醒他的时候,他感受了新的开始,而在之后一天天的督促中,他也感受到了教师对他的希望。
习惯的养成和态度的转变都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在一次默写中,达宝没有做好准备,教师在他旁边做了一些提示,他还是一个字都不动笔写,教师又耐着心给了他降阶的提示,他居然说:“中国这个词儿我也不会写。”,这简直是点燃了教师的火药桶,教师很生气地批评了他,结果他一节课都趴在那里,教师也没有理睬他,直到快下课齐读短文时,他才悻悻地抬起头,加入大家。下课之后,达宝像往常一样跑来办公室,想向教师示好,但教师的怒火还没有熄灭,并没有给他什么好脸色。直到放学回家,他像往常一样给教师发来默写的单词和朗读时,教师才意识到达宝其实是在进步的,至少他在坚持完成教师给他单独布置的每日小任务,而教师却因为他没有按要求默写而发了脾气,没有完全做到尊重他的个性及能力,而凭自己的感情用事了。
在那年的寒假,达宝坚持每天找教师背单词,读课文,师生俩还互相监督做锻炼,偶尔也会交流一些达宝喜欢的动漫和教师喜欢的美剧,充实而有趣。达宝告诉教师,他只有在小学和现在喜欢学英语。当教师真的耐心倾听了达宝的话,也“倾听”了他的动作和表情后,教师真的可以更好地明白他的困惑,从而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与鼓励。
作为教育工作者,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地是要育人,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所有的学生其实都和上面两个教育实例是一样的,他们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这个过程牵动着他们的复杂情绪,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富有共情能力的教育者,能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善于观察他们、了解他们,能及时捕捉他们心理变化和需求,能迅速从他们的状态中发现问题,随之及时作出调整,遵从智慧的教育理念,摒弃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方式方法,使受教育者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被接纳,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投入学习之中。
而作为教育者本身,共情对教师的职业也会起到有益作用。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交往的人际关系,只有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关系才会平衡持久。受传统的主客二元思维方式的影响,在过去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总是以权威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说教”,不去考虑学生的感受,仅仅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因此尽管老师苦口婆心,也是收效甚微。随着社会变化,师生关系也日益疏远,究其根本,是教师缺乏与学生的共情能力。共情能使得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一种权威和服从的控制关系,而是一种能给学生带来安全感,能够体会学生心情,理解学生的认知、人格,能够走进学生,与学生站在一起的同伴关系。基于共情,教师才会更好地关注学生,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到以学定教,不断探寻教育的本真。合理地表达共情是需要多年“修炼”和专业训练的,望同仁们都能倍加努力,专业自觉,完善自我,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