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州这些避世的小众艺术空间,一点不输公立美术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州这些避世的小众艺术空间,一点不输公立美术馆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20308A0ASO400

广州除了公立美术馆之外,还有许多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小众艺术空间。它们有的毗邻珠江而建,有的伫立在湖中央,有的藏身在老房子里,还有的隐匿在竹林之中。这些艺术空间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文化气息,也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体验场所。

溯·榭映:东山湖畔的文创新地标

这段时间,开在东山湖的新晋文创馆「溯·榭映」热度很高。有热爱看展的观众闻讯前去,也有路人撞进去叹啡聊天,还有不少菲林发烧友扛着长枪短炮来回找角度。

纯白的建筑主调明亮又清爽,再搭配黑色窗框相间玻璃墙和天窗的设计,将室内与室外的界限模糊——东山湖的婆娑树影、小桥流水,也成了美术馆布景的一部分。诗中描绘的「嫩绿阴阴台榭映,南风初送清微」大抵就是这个样子。

馆内共有两层,近期展览的主空间设在一楼中庭。太阳是最天然的「打光师」,自然光漏入屋内,直抵展览每一处角落。

一楼还有几个小功能室,可供成人舞蹈、少儿音乐剧等多元化的艺术互动。再往里面走便是溯·榭映的餐厅区域。就算是工作日,上座率目测也有八成,其中湖边的位子最为抢手。


二楼则是户外天台,目前还比较空旷,看样子还在完善当中。

建议从东山湖公园的西门入内,步行十分钟就能到达。顺便打卡「羊城八景之一」的东山湖,收获一场不期而遇的春日美好。


前山生活馆:珠江畔的工科气质艺术空间

离珠江咫尺之遥的海尚明珠智慧园,前身是广州造船厂旧址。开在这里的「前山生活馆」,多少带点「工科」气质。

馆内的硬件设备比较齐全,所办展览在灯光和音乐上的呈现也会更专业。比如前不久结束的新媒体艺术展《未知的边界》,利用烟雾和光影营造出一个虚拟的梦境世界,吸引了不少偏爱视听效果的观众专程过来体验。

前山生活馆的可使用面积高达2500㎡,空间布局灵活多变,不定期还会举办沙龙、音乐会等活动。


*前山生活馆里的咖啡店「P+ Cafe Studio」

即便造船厂的身份褪去,但生活馆门前的珠江河,仍有船只来往不断。轮船声和海浪声形成了天然的白噪音,在展览空档的期间,前山生活馆便成了移动办公的好去处。

奇点计划:老西关荔湾湖公园里的艺术新基地

「奇点计划」作为连接小众艺术家与普罗大众的桥梁,一直以来都是以线上为主。所办的奇点艺术节,每届都人气爆棚。甚至有不少艺术家和观众,专程飞到举办城市参展。

去年11月,奇点计划在老西关荔湾湖公园内,找到了心中理想的线下基地。新基地由三个部分组成——豆腐块大小的「奇点计划画廊」,将不定期为艺术家定制迷你个展。

玻璃房里的鲜艳色彩,总是吸引能买完菜的阿姨、出来遛弯的老人家、刚下课的小学生前来围观。

与画廊相连的「奇点计划士多」,外观与卖着五毛一块零食的士多并无不同。而内里展示及出售的是,由奇点计划出品和签约的艺术家作品和周边。

一旁的精酿酒吧「AND MORE.BEER」也是基地的一部分,店内的陈列全是合作艺术家的作品。在这里,很大机率能偶遇到与奇点计划合作过的创作者。


尚榕美术:竹林深处的东方美学空间

如果不是专程造访,即使路过也不一定会发现这座隐匿在竹林里的美术馆。唯一的入口,在林间延伸出来的石径。穿过小径,通过围栏,街外鼎沸人声逐渐淡出。


只见草木苍翠、叠石流水、锦鲤摆尾,第一眼误以为是大户人家的小别墅庭院。直至看到屋檐上「尚榕·美术」的标识,才确定到达目的地。


越过庭院便是展馆,池塘平静的水面似乎隐藏着过滤掉纷扰的魔力,让人能够安心看展。从成立至今的6年时间里,尚榕美术的探索主要围绕着东方审美进行。



目前展出的是《王横生:珠江溯源记/植物景观》。艺术家将植物标本转化为影像和绘画,再以东方古老的水墨和拓印创造出类似X光片的效果,以呈现植物的肌理。


ART23当代艺术馆:三角形拱门下的温暖空间

对「ART23当代艺术馆」最深的印象,便是那扇标志性的三角形拱门,曾有路人评价:「一看就是搞艺术的」,给人高深莫测的感觉。

但里面的小天地却比想象中温暖得多,进门最先来到展厅前的户外小庭院。原始的石灰墙、木板搭建的露台、暖黄色的照明灯,乘着阳光静坐在露台上,仿佛穿越至日剧里的田野小木屋。

展品都集中在一楼的展厅,目前展出的是青年女性艺术家作品展《我是她》。同时,ART23当代艺术馆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为计划出国进修的同学提供咨询和帮助。

LOWLOWLAND:60㎡的地下艺术空间

与大多数动辄数百上千平的美术馆不同,LOWLOWLAND是个60㎡的地下空间,层高只有1.85米。这里前身是个尘封了45年的地下室,但「先天不足」的条件,反而成为空间有趣的记忆点。

空间内部巧妙地引入了多面落地镜,通过镜面之间的相互反射,在视觉上延伸出一个没有边界的空间。再叠加上迷幻的灯光、天鹅绒质地的幕布,空间变得神秘又有趣。

更有意思的是,在进门处有一条野蛮的横梁阻挡了去路,来的人需要弯腰低头才能通过,而LOWLOWLAND却在横梁贴上标识——「为艺术低头」。一个轻松的玩笑,瞬间拉进的观众与空间的距离。让艺术更轻易被接触,这也是他们打造这个空间的初衷。

LPS在地公园:恤孤院路上的艺术橱窗

每次经过恤孤院路,都会被「LPS在地公园」临街橱窗的展览吸引住。橱窗区域的创作者不止是艺术家、设计师,还有可能是有想法的跨界人士。隔一段时间,橱窗主题就会更换,每次上新总能在社交网络掀起一波热潮,任何人都能在这个共享空间免费打卡。

而入内观展则需要支付门票,屋内画廊带来的主要是新锐的国内外当代艺术作品。LPS在地公园会从主题中延伸出其他活动,通过手工、音乐等丰富形式呈现当下展览。

逵园艺术馆:东山洋房里的艺术新生

距离LPS在地公园不远的「逵园艺术馆」,也是许多人来东山口的必打卡点。

作为东山洋房五大名园之一,逵园在修缮成艺术空间时,既保留了老建筑的原貌,又注入了新活力。如今,逵园的一楼成了展览厅,展出新本地青年艺术家画作以及相关周边。


二楼和三楼则分别是买手店和咖啡店。遇上天气好的时候,还能在三楼天台小憩片刻,吹着自然风,俯瞰东山口的人来人往。


扉美术馆:竹丝岗社区里的艺术探索

「扉美术馆」藏身在竹丝岗社区亿达大厦的停车场里。很多来停车的人,会不经意闯进美术馆的空间。而专程来美术馆的人,又经常找不到入口。实际上,只要看见大厦楼下那面镶嵌着各式窗框的玻璃橱窗,就已经进入了美术馆范围。

而通往美术馆的路,则是橱窗正对面的那座向下延伸的旋转楼梯。又或者可以从停车场的专属电梯先下楼,再绕进美术馆。

在广州的美术馆不多的年代,扉美术馆作为非盈利性质的艺术空间就已经开始运营。如今有很多美术馆都是邀请艺术家带着作品来参展,而扉往往是在定了主题后,邀请艺术家共同创造一系列新作品。他们的展览普遍互动性较强,来的人既是观众,也可以成为参与者和创作者,发挥天马行空的创意。

除了以上9家,我们还整理了以下的小众美术馆和艺术空间。要是呆腻了咖啡店和甜品店,不如躲进美术馆避世,度过一个悠慢的下午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