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实验小学: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市实验小学: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近日,市实验小学二年级三班的部分家长参加了由青岛市妇联主办的《父母学堂》栏目专家面对面活动。青岛科技大学心理学教授刘广珠主讲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及如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通过学习,家长们认识到积极引导孩子的行为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市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实践
作为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市实验小学一直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不仅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课程体系:从认知到实践
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覆盖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全部学生,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精心设计。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游戏和故事来学习情绪管理,而高年级学生则通过团队活动和讨论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生动有趣
学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节”,通过心理剧表演、情绪管理工作坊、亲子互动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心灵信箱”,鼓励学生匿名倾诉自己的烦恼,并由专业的心理老师给予回复和指导。
专业团队: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学校配备了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他们不仅负责日常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还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同时,学校还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父母学堂》:家校共育的新平台
为了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青岛市妇联推出了《父母学堂》栏目,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该栏目邀请了多位心理学专家,包括青岛科技大学的刘广珠教授,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专家解读: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刘广珠教授在讲座中强调,6-12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实用建议: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刘教授还为家长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比如:
- 学会倾听: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家长要耐心倾听,不要急于打断或评判。
- 共同参与:通过一起做家务、运动或游戏,增强亲子间的互动和理解。
- 积极反馈: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家长反馈:从困惑到自信
参加《父母学堂》的家长们普遍反映,通过专家的讲解和指导,他们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学会了更多科学的育儿方法。一位家长表示:“以前总觉得孩子不听话,现在才知道原来是我们没有正确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学习,我开始学会用更温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感觉亲子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
青岛市: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青岛市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除了学校和家庭的努力外,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在积极行动,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政策支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
青岛市教育局出台了多项政策,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还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社会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青岛市妇联、团委、关工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发起“心理健康进社区”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开设热线、建立心理咨询室等方式,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便捷的心理支持服务。
未来展望:让心理健康教育惠及每个孩子
青岛市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同时,还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市实验小学和青岛市妇联的积极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我们携手同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