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老鹅:央视推荐的“神仙吃法”到底有多美味?
茅山老鹅:央视推荐的“神仙吃法”到底有多美味?
“没吃过老鹅就不算到过茅山”,这句俗语道出了茅山老鹅在江苏句容的地位。最近,这道地方特色美食再次走红,不仅在央视节目《美丽中国乡村行》中大放异彩,更成为了句容的招牌美食。
茅山老鹅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其严格的选料标准。只有在茅山脚下这片无污染的生态净土中生长的鹅,才能成为茅山老鹅的原料。这些鹅需要经过8-10个月的生长期,头上顶着大包,才能被称为真正的“老鹅”。
更令人称道的是茅山老鹅的制作工艺。这道传承了300年的烹饪方法,被当地人总结为“腌三天、卤三天、晒三天”。首先,选用茅山本地生长的老鹅,经过三天的腌制,让盐分充分渗透到鹅肉中;接着是三天的卤制,用肉桂皮、川椒、八角、小茴香、老姜等十余种香料熬制的卤水,让鹅肉吸收各种香气分子;最后是三天的晾晒,让鹅肉在日月精华的照耀下,变得更加紧实有嚼劲。
每年冬天,茅山脚下都会出现壮观的“老鹅阵”。一排排腌制好的老鹅在阳光下晾晒,成为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种传统的腌制方法,不仅让茅山老鹅成为了句容人的拿手好菜,更让它成为了众多咸货中的“招牌”。
茅山老鹅的美味,不仅仅体现在其独特的口感上,更在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鹅肉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脂肪含量却很低。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材,更是一味中药材。鹅肉性平、味甘,具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止咳化痰的功效,特别适合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的人食用。
在茅山当地,茅山老鹅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切片直接食用,享受其鲜美的原味;也可以搭配米饭,作为一道下饭菜;更可以作为酒席上的佳肴,款待亲朋好友。无论哪种吃法,都能让人感受到茅山老鹅的独特魅力。
茅山老鹅的成功,离不开其背后的文化底蕴。茅山不仅是道教圣地,更是一片充满传奇的土地。这里的山川灵气,似乎都凝聚在了每一口茅山老鹅中。正如古人所云:“仙山圣水之造化,洞天福地之灵孕。”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积淀,共同塑造出了茅山老鹅这一美食。
如今,茅山老鹅已经走出了句容,走向了全国。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张展示句容文化魅力的名片。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句容,不妨亲自品尝一下这道传承了数百年的地方特色美食,感受一下茅山老鹅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