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Blackwell芯片订单激增至55万块,股价飙升至3.39万亿美元
英伟达Blackwell芯片订单激增至55万块,股价飙升至3.39万亿美元
英伟达的最新AI芯片Blackwell正在掀起一场技术革命。作为全球领先的GPU制造商,英伟达再次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最新消息显示,Blackwell芯片的订单量正在激增,主要客户微软在第四季度的订单量更是暴增3-4倍,这一强劲需求推动了英伟达股价持续上涨。
技术突破:重新定义AI计算能力
Blackwell芯片的问世,标志着AI计算能力的一次重大飞跃。这款芯片集成了2080亿个晶体管,采用台积电4纳米工艺制造,不仅提高了集成度,还降低了功耗和发热量。在内存配置方面,Blackwell配备了192GB的HBM3E显存,提供了高达8TB/s的带宽,极大地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
在计算能力方面,Blackwell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单芯片AI性能高达20 PetaFLOPS(每秒20万亿次浮点运算),比上一代Hopper H100提升了整整4倍。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Blackwell支持10TB/s的片间互联,第五代NVLink技术为每个GPU提供了1.8TB/s的双向吞吐量,确保了最复杂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之间多达576个GPU之间的无缝高速通信。
Blackwell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硬件性能上,其软件生态系统同样强大。兼容CUDA、TensorFlow、PyTorch等多种主流AI编程框架,为开发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英伟达与一系列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为Blackwell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无限可能。
市场需求:订单激增至55万块
Blackwell芯片的卓越性能迅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根据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的最新报告,微软已成为Blackwell芯片的最大客户,第四季度订单量激增3-4倍,超过其他所有云服务提供商的总和。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的出货量将在15万到20万块之间,而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将显著增长200%到250%,达到50万到55万块。
微软的订单增长尤为显著。在2024年第四季度,微软的Blackwell GB200订单量已从之前的300-500个机柜激增至约1400-1500个机柜,其中约70%为NVL72,最高增幅达400%。微软计划优先在低温数据中心部署Blackwell GB200,以主动缓解因冷却系统优化时间不足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
其他云服务提供商的订单量相比之下则显得逊色。亚马逊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GB200 NVL36订单仅为300-400机柜,而Meta则专注于Ariel而非Bianca架构,订单量显著低于微软。
股价表现:年内涨幅达186.5%
强劲的市场需求直接推动了英伟达股价的飙升。截至最新交易日,英伟达股价年内累计涨幅已高达186.5%,最新总市值攀升至3.39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万亿元)。尽管涨幅惊人,但多家华尔街机构对英伟达的后市展望仍非常乐观。
美国银行分析师表示,买入英伟达是“一代人才有的一次的机会”,当前英伟达的估值仍具有吸引力,因其2025年的PEG指标(市盈率/同比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仅为0.6倍,远低于“美股科技七巨头”中其它公司1.9倍的均值。美国银行预计,英伟达2025—2026财年的每股收益(EPS)将继续上涨13%~20%,并将英伟达的目标价上调至190美元。
高盛也认为,目前英伟达定价合理,其估值接近过去三年的市盈率中位数,并且与其同行相比,其历史估值相对较低。Blackwell的推出和产能爬坡不仅是近期和中期收入增长的驱动力,也是扩大英伟达竞争优势的动力。
未来展望:持续领跑AI芯片市场
随着Blackwell芯片的量产和出货,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的领先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在与英伟达管理层的会议中得知,Blackwell芯片的未来12个月左右的供应已经售罄,显示出市场对其强劲需求。
然而,英伟达并未满足于现状。公司计划于2024年第四季度推出首款CPO版本的Infiniband交换机,这将进一步提升其在高性能计算和AI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力。此外,英伟达还与Alphabet旗下的谷歌公司合作,共同设计量子计算处理器,显示出其在下一代计算技术领域的雄心。
尽管面临技术挑战和市场竞争,英伟达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完善的生态系统,有望继续在AI芯片市场保持领先地位。Blackwell芯片不仅满足了当前市场对高性能AI计算的需求,更为未来更复杂、更强大的AI系统奠定了基础。
随着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的即将发布,市场将密切关注英伟达在Blackwell芯片方面的具体业绩表现。可以预见的是,这款革命性的芯片将继续推动英伟达在AI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全球AI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