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嘉兴方言》出版:留住乡音记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嘉兴方言》出版:留住乡音记忆

引用
360doc个人图书馆
12
来源
1.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8949389_1100561824.html
2.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128/moe_2326/moe_1144/tnull_14359.html
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358619
4.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4-07/31/content_26082898.htm
5.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106/10/WS60c1a3eda3101e7ce97544c3.html
6.
https://www.zjda.gov.cn/art/2016/7/4/art_1378524_20892480.html
7.
https://www.hznu.edu.cn/c/2016-07-06/834340.shtml
8.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jiaxing-university_thesis/0201236921469.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6%BC%A2%E8%AA%9E%E6%96%B9%E8%A8%80%E4%BF%9D%E8%AD%B7
10.
http://www.wenming.cn/wmpl_pd/zmgd/201603/t20160326_3240109.shtml
11.
https://yangtze.silkroadinfo.org.cn/2022/0101/c374a4089166/page.htm
12.
http://www.chinaqking.com/yc/2021/3023312.html

近日,由嘉兴市档案局与市档案学会共同编辑的《嘉兴方言》正式出版,这是嘉兴市首部记录地方性语言的史料性专著,填补了嘉兴在方言收集、整理、研究方面的空白。全书47.5万字,分五章,详细介绍了嘉兴老城区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谚语民歌故事等内容,并对嘉兴各地的方言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部专著的出版,不仅对研究嘉兴历史和语言文化具有重大参考价值,更是对传承和弘扬嘉兴地域特色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所说:“《嘉兴方言》的出版填补了嘉兴在方言收集、整理、研究方面的空白,对研究嘉兴历史和语言文化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对传承和弘扬嘉兴地域特色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嘉兴方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嘉兴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研究显示,嘉兴方言的运用能力与年龄、学历呈一定的相关性,年龄越小、学历越高的人群,其方言的普及率及使用率越低。外来人员普遍反映嘉兴方言较难学习,接受度不高。这种现象并非嘉兴独有,而是全国方言面临的共同困境。

事实上,方言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国性问题。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明确指出,语言上的“少数人”同样享有“使用自己的语言的权利”。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方言保护工作进展缓慢。虽然国家层面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录制项目,民间也出现了像汪涵私人出资进行方言调查的案例,但整体效果仍不理想。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广东省通过《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明确表示不会限制方言播音;厦门市则将闽南方言与文化课程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这些举措为方言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方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贺知章的名篇《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诗句,道出了方言对于乡愁的特殊意义。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许小颖所说:“方言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作为归属的象征,却并不应当随波逐流。对个人也好,群体也罢,保护好方言,就是保护好个体赖以维系的立身之本,也是给自己留下一方记忆里的美丽乡音与动人乡愁。”

《嘉兴方言》的出版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方言保护任重道远。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家庭作为语言传承的基本单位,更应该承担起传承方言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留住这些珍贵的乡音,守护我们的文化记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