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转型助力企业构建合同风险管理体系
数智化转型助力企业构建合同风险管理体系
2023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金融企业等的财务、会计行为的监督,严肃查处财务数据造假、出具‘阴阳报告’、内部监督失效等突出问题”。这一政策背景凸显了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为企业合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合同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合同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例,产品种类繁多、上下游供应链环节复杂、合同内容参数繁琐,特别是在涉及技术交付、数据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的合同时,条款种类多样,条款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合同拟定和履行周期较长。此外,中国《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对行业内的企业提出了严格的合规要求,企业必须确保其合同的合规性,同时还需应对法规频繁变化带来的挑战。
数智化技术在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面对这些挑战,数智化技术为企业合同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以思通数科的智能合同审查系统为例,该系统利用大模型和AI技术,结合行业知识图谱,提供了高效、智能的合同审查服务。系统支持75个合同要素字段的抽取,包括合同金额、产品规格、付款条款、交付时间等,能够自动识别合同中的产品参数,帮助企业快速核对合同内容,避免由于参数错误带来的损失。
在合同审查方面,系统不仅能够对合同文本中的法律风险进行提示,还能够识别合同中潜在的业务风险和合规风险。例如,系统能够发现合同中是否缺少重要的保密条款,或者是否存在与公司内部数据安全条例冲突的条款。此外,系统还支持自动分类与标签功能,可以将合同分类为“技术合作合同”、“云服务合同”等,并进一步识别每份合同中的条款类型,帮助用户快速定位重点条款。
数智化合同管理的实施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数智化合同管理系统已经展现出显著的效果。以某头部基金管理公司为例,通过与百度TextMind平台的合作,该公司实现了合同管理的智能化升级。在合同拟定阶段,系统提供海量合同模板和条款库,方便在线草拟合同,提高了合同拟定的效率及合规性。在合同评审阶段,系统通过AI驱动实现风险提示、版本对比等智能审核,评审效率由原来的10天降至3天。在合同归档阶段,系统实现统一归档管理,并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控,有效降低企业合同履约风险。
构建全面的合同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要构建全面的合同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标准化模板和条款库: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合同模板和条款库,企业可以规范合同起草流程,减少因格式不统一带来的风险。
智能审查和风险预警:利用AI技术实现合同条款的智能审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并提供修改建议。
数据互通和信息共享:打通合同管理系统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系统,如财务系统、业务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实现信息的无缝链接,保证数据一致性。
知识沉淀和经验积累:通过搭建合同管理智能中台,整合企业相关合同数据,建立起完整的合同审核知识体系,实现法律工作的高效化。
展望未来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合同管理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企业应积极拥抱新技术,构建数智化的合同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和合规要求。通过智能化手段,企业不仅能够提升合同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还能够有效防范经济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