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周易》智慧 助益现实人生
洞悉《周易》智慧 助益现实人生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它不仅是一部占卜之书,更是一部探讨宇宙规律和人生智慧的经典。对于想要学习《周易》的人来说,了解其独特的结构和原理是入门的关键。
学习《周易》的基础
学习《周易》,首先要理解其原理与日月运行、阴阳变化的关系。《周易》的内在结构从数到象,从象到卦,从卦到辞,层层递进。其中,数和象是《周易》最明显的特色,也是研读《周易》的基础。正如朱熹所说:“读《易》亦佳,但经书难读,而此经为尤难。盖未开卷时,已有一重象数大概功夫。”
初学者需要打下坚实的象数基础,理解河图洛书、卦画、蓍策、筮仪、占变等基础知识。这些内容构筑了《周易》全书的内在架构,渗透在整个体系的方方面面。
修身处世的智慧
《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身处世智慧。在面对变化时,人可以采取两种态度:被动的“变通”和主动的“通变”。被动的态度是顺应形势,而主动的态度则是在领悟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产生视野和见识力,进而影响和引导变化。
这种对变化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对主体行动能力的理解。被动的态度认为人的行动能力有限,而主动的态度则认为人可以积极引导事情的发展变化。在解读卦爻时,每一爻都需要根据其他爻的变化来做合适的应对,这体现了命定论和自由意志论的统一。
避免误读经典
《周易》作为经典,常常被误读。近现代以来,虽然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献学等研究方法在解读经文中似乎越来越重要,但这些方法如果要取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还是不可偏离“以传解经”的传统原则。正是在这个原则之上,象数与义理不可偏废,观象系辞、辨象证义才有意义。
将《周易》智慧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周易》助人领略人与世界的关联关系,追求人心与宇宙节律之间的和谐之境。古人希望与天地和谐共生,领会万物的生机,将其融会到生命中以成就事业。通常来说,人不了解自己的时位,故需要借助哲学的方式来领会。《周易》卦爻的位置是为了说明不同的时和位,有助于人们了解自己的时位,领悟所处情境。人生存于不断变化的时间和空间中,时势和地位时刻变化。人在领悟当下时势地位之后,将有助于正确地采取行动。人无法超越其生活的时间和空间,所以行动当讲究时与位。对每个人当下的生存情境来说,外在的环境形成某种不可超越的状态,个人作为行为的主体,不得不顺应环境。人要理解其所处的时间和位置,知道事情怎样变化,力图在顺应中引领形势的发展。既然人心必然要选择,如果能够了解自己所在的时势和地位,就能在明白情境后做出更合宜的选择。
人间正义主要是看分配的合理性是否能够按照天道阴阳的自然损益来进行。如果私心过重,个人欲望膨胀,违反天道,可能最后事与愿违。《周易》主张人间正义基于天道自然,人间利益分配应该以天道自然运作的损益为合理参照。人的意念当依从天地本然的分限,随顺天道本身的损益分寸和过程,追求太多或者得到太多,都可能走向天道的反面。既然天道自然之意会影响人间世事,人对人间正义的追求当顺从天道的运行来做损益。
《易传》讲“富有之谓大业”,提倡积极用事,公平本来是天道的公平,人间的公平应该是天道的公平的推演。从终极意义上说,人间本来就是天地自然的一种存在方式,只是人私心用智而离天道的分配越来越远,但最终还是会有天道的公平显现出来,天道在人间社会当会起作用。善恶斗争过程中,不是善的势力把恶的势力全部清除干净才叫正义。阴阳永远共存,所以正义的存续恰恰因为恶势力的存在,善的力量对恶势力的一种分寸感才是正义的显现。如果一个社会当中全部都是善的,那就无所谓正义与不正义的问题。正义是分寸感,是分配的尺度和状态。在阴阳的消长过程当中,要让阴阳处于一种合理的平衡,需要保持一种合理的分寸感,在社会分配当中也是如此,这是社会性的正义。
《周易》主张人以人天之意的状态来适应天地自然的运行。当人能够领会人天之意的状态,说话做事就可以跟天地运行的节律相合拍。“与天地相似,故不违”,起心动念与天地的运动相似,所以行动当然能够跟天地之道一致;“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人领悟易道,进入人天之意的状态,做事的方式能够合乎天地运行的大道而不会有偏差。具备人天之意的“大人”行动能够与自然的运作合拍,其心意之发,皆通于宇宙大道,进而在瞬间把个体的人提升到“宇宙意识”层次的大人。理解《周易》,就具备人天之意的哲学意识,心意发动之处,即通于宇宙万物,当下的“意”就有充沛的宇宙意识,人也就转化成为能与天地变化相和谐的“大人”,心意发动之间,就能够改造阴阳之气的运行,进而运世之化。
《汉书·艺文志》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