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市场监管局详解:如何制定地方标准
内蒙古市场监管局详解:如何制定地方标准
2023年8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自治区地方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这一举措不仅填补了内蒙古地方标准化管理制度的空白,更为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办法》出台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办法》的出台,旨在通过规范地方标准制定流程,提升标准质量,更好地满足自治区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这对于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标准制定流程详解
根据《办法》规定,内蒙古地方标准的制定流程主要包括立项申请、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批准发布等环节。
立项申请
自治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向自治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地方标准立项建议。立项申请需要提交《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立项申请表》、标准草案和相关论证材料。
起草阶段
标准起草组应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起草过程中需要充分调研,广泛收集资料,并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需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对象包括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消费者组织和教育、科研机构等方面。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
技术审查
自治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标准送审稿进行技术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规范性以及与相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等。
批准发布
经审查合格的标准,由自治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号、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实践案例:营商环境能力建设规范
为优化自治区营商环境,内蒙古自治区政数局参照信阳市《基层站所营商环境能力建设通则》,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正在制定《基层站所营商环境能力建设规范》。该标准充分考虑了内蒙古地域辽阔、民族特色鲜明等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双语服务规范、移动政务服务等特色条款。
地方标准制定的重要性和未来展望
地方标准作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效补充,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过不断完善地方标准体系,为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未来,自治区将继续推进标准化工作,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为建设现代化内蒙古贡献力量。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将严格按照《办法》要求,加强对地方标准制定、实施的监督管理,确保标准质量,推动标准有效实施,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