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极简版总结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极简版总结
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是一部充满征服与革命的史诗。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到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从巴以冲突到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从伊斯兰复兴到阿拉伯之春,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的变迁与动荡。本文将带你穿越时空,简要回顾这段复杂而精彩的历史。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在写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我试图展现外部势力如何对阿拉伯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奥斯曼时代即将结束时,英国和法国在该地区发挥了主导作用。1830年,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帝国时代开启,直至1971年英国从波斯湾的阿拉伯国家撤出才结束。在帝国时代结束之前,美国和苏联就已经将中东拖入了冷战的分裂政治,1946—1991年,阿拉伯人一直处于超级大国的控制之下。自苏联解体以来,阿拉伯世界一直处于美国的单极势力之下。这使得进入21世纪以来的岁月成为阿拉伯现代史上最痛苦的时期。
奥斯曼人是第一个统治阿拉伯地区的非阿拉伯民族,不过奥斯曼帝国对于地方统治大多是一种封建主义的形式,地方往往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力,通过和当地精英的合作,阿拉伯人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打扰,虽有如默罕默德·阿里的地方豪强起义,但最终在欧洲列强的纵横联合下,还是维持了帝国的版图;
现在谈论反对“外国”统治的独特的阿拉伯身份认同为时尚早。在民族主义时代之前,身份认同同个体的部落或城镇出身相关。若阿拉伯人有更为宽泛的身份认同,则更有可能基于宗教而不是种族。大多数阿拉伯人是逊尼派穆斯林,对他们来说,奥斯曼人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统治者。
而在奥斯曼帝国末期,世界历史的重大叙事是欧洲列强的崛起与殖民主义的扩张,阿拉伯国家身处欧亚交界处,拥有重要的陆运与水运路线,还拥有重要的石油资源,更是成为列强殖民的必争之地;
随着一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中央与地方政府破产,殖民体系被进一步强化,英国占据了埃及、伊拉克、巴基斯坦、约旦,法国占据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叙利亚、黎巴嫩;
对中东独立最大的威胁不是欧洲的军队,而是欧洲的银行。
随着科学技术与官僚制度的不断进步、外来统治者的控制能力不断下沉到阿拉伯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再加之欧洲思想的传入,阿拉伯各个民族主义正是在这时被催熟了。
直到二战结束,美苏崛起、老牌帝国主义衰落,各地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顺势兴起,无力维持旧帝国的英法被赶出阿拉伯世界,或温情或严酷的殖民主义中会露出他的爪牙,在血战与动乱之中,一个个独立的国家最终成立了;
然而,殖民的痕迹不会轻易消退,在帝国的权力消失后,各方势力各种教派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斗争与杀戮。其中,最大的伤痕就是遗留至今的巴以问题,巴以问题起源于“犹太复国主义”的意识形态与英国两面三刀的承诺,作为“系铃人”的英国,远远低估了巴以问题的不可调和性,加之其实力本身的衰落使得巴以问题的缺少了真正的“解铃人”;
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巴勒斯坦灾难标志着欧洲在阿拉伯世界影响力的终结。巴勒斯坦问题是欧洲制造的,欧洲解决这一问题之无力反映出二战结束后欧洲自身的衰落。
在二战后,阿拉伯内部的力量积累不足,且国家之间并不团结,以色列则呈现出惊人的组织力、在中东站稳了脚跟。巴以问题就这样在矛盾不断深化的轨道上一路狂奔了,无数的灾难由此而生,并在阿以双方都催生了许多恐怖主义组织与行为;
在军事干预之前,这些国家哪怕有最起码的相互协调和提前规划、具备丝毫的互信和共同目标,阿拉伯军队在战场上都可能占据上风。但恰恰相反,阿拉伯人进入巴勒斯坦与其说是与犹太国家作战,更多的是彼此为敌。
也正是不团结的阿拉伯政府在以色列问题上的不断受挫,使得军队政变频发、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兴起。
然而,阿拉伯国家的统一或者甚至于形成合力都面临着来自阿拉伯世界内外的阻力,在外部,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背景下,阿拉伯的统一联合无疑会打破中东的力量平衡,英美法甚至于苏联对此都进行了不断的干预,这也使得“反以”与“反帝”从此成了阿拉伯世界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体两面;
新政府无一例外地采纳激进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纲领作为其合法性的依据,号召摧毁以色列,解放巴勒斯坦,并战胜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
在内部,阿拉伯国家最终还是没能学会合作,他们的分裂从未停歇,在六日战争中惊人的惨败与传奇英雄纳赛尔的去世,让阿拉伯民族主义彻底地幻灭了。
不过,阿拉伯从未放下他们自己的骄傲,悠久辉煌的历史彷佛成了某种诅咒,当现代社会战争与酷刑交织,他们便希望回到过去,彷佛这意味着社会再次强大、个人再次获得自由的前提条件,于是,伊斯兰宗教主义趁机兴起,以伊朗为首的穆斯林国家开始在世俗化的道路上退回到宗教保守主义中,影响激励了新一代阿拉伯青年;
阿拉伯各国政权没有给公民带来自由和人权,却施行了压迫和酷刑——正如他从痛苦的亲身经历中所了解到的那样。库特卜相信,伊斯兰教作为真主对人类秩序的完美表述,是通往人类自由的唯一途径,是真正的解放神学。
伊斯兰主义价值观在阿拉伯社会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年轻男子开始蓄须,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戴头巾、穿着端庄的遮体时装。伊斯兰出版物占据了书店的主要位置。世俗文化被迫退却,伊斯兰复兴方兴未艾,愈发强势,一直持续至今。
与此同时,随着20世纪60年代后阿拉伯国家逐渐从西方石油大亨中夺回石油主导权力,阿拉伯国家逐渐再次成为了世界权力的一极,并在赎罪日战争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阿尔及利亚外交部部长质问,为何第242号决议之前从未得到过执行。基辛格非常坦诚地回答说,原因在于以色列在军事层面的绝对优势。他表示弱者没有资本进行谈判。过去阿拉伯人是弱势的一方,现在他们变得强大了。阿拉伯人取得了超出任何人——包括他们自己在内——认为有可能取得的成就。
然而丰富的资源总是一把双刃剑,石油财富既可用于发展,其带来的经济增长,进一步促进了阿拉伯国家之间经济交流与互相依赖;同时,它又可让整个地区动荡不宁,两伊战争、黎巴嫩内战、阿富汗战争、巴勒斯坦大起义都给中东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在伊斯兰文化的回归下,20世纪80年代伊斯兰运动借此蓬勃发展,并在美苏为首的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下,催生出了一个个产生外溢效应的恐怖事件;
如果说黎巴嫩是什叶派的“圣战”学校,那么阿富汗则是新一代逊尼派穆斯林武装分子的训练场。
再之后,随着苏联解体,世界进入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化时代,海湾战争的压倒性胜利像阿拉伯人彻底地宣告了冷战的终结和一个崭新的美国霸权时代的开始;随着以色列建国时间的增长、被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承认,巴勒斯坦人民逐渐接受了两国方案,《奥斯陆协定》开启了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和解进程;
一旦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达成单方面协议,其他阿拉伯国家就可以自由地基于自己的利益同这个犹太国家往来,不会再冒背叛巴勒斯坦事业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阿拉伯世界已经厌倦了阿以冲突,转而以务实的态度看待以色列。
然而,在进入21世纪后,9·11袭击和反恐战争又将美国与阿拉伯世界引向了冲突之路,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巴勒斯坦第二次大起义……在中东,复杂的事情在于,极端恐怖组织都是以宗教为核心教义,在反美的同时,他们也积极的倡导回归伊斯兰生活,同时大力反对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于是,美国的反恐必然背负上了反伊斯兰的负担,无法获得阿拉伯民众的大力支持,反而加深了外来霸权的形象,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美以的盟友关系。
9·11之后,阿拉伯各国发现自己深陷不可化解的重压之中。如果他们反对美国的反恐战争,那将招致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制裁:从经济孤立到直接鼓动政权更迭。如果他们站在美国这边,他们的领土将会面临效仿本·拉登的本地‘圣战’组织的攻击。
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了。不过,在阿拉伯世界,强大的历史惯性与动荡的外部条件催生出的社会分裂——保王派与反对派、世俗主义者与伊斯兰主义者、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少数族裔,再外加美国、俄罗斯、伊朗、沙特等海湾国家的干预,使得阿拉伯之春最终走向了寒冬,民主体系的巩固成果只有突尼斯一国,其余国家要么回到过去、要么深陷内战;其造成的难民危机,也深刻的影响了如今欧洲的社会环境。
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是同质的,普适于同一个“革命”范式,这个观点被证明是“阿拉伯之春”的谬误。
在书籍出版之后,阿拉伯地区仍旧风云变幻,伊斯兰内部的逊尼派沙特与什叶派伊朗对抗日趋固化,美俄甚至于土耳其对于中东的干涉博弈加深,同时,海湾国家分裂与转型并行,中国也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进入中东地区——做经贸、促和谈,以色列国内政治不断极化,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导致的加沙危机跌宕至今,这些事情都再次深刻的影响了阿拉伯世界。
在世界再次走向多极化的年代,可以看到的是,阿拉伯世界必将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东的土地或是东西方的桥梁、或是大国的斗兽场。
自苏联解体以来,阿拉伯世界一直处于美国的单极势力之下。这使得进入21世纪以来的岁月成为阿拉伯现代史上最痛苦的时期。痛苦的经历鼓励阿拉伯人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以平衡美国在阿拉伯地区的影响力。对许多阿拉伯国家政府来说,中国就是解决之道。
20世纪,中国与中东的交往始终有别于其他世界大国。1949年,从自己的革命经历中走出来的人民共和国,积极推动反帝和民族解放运动。虽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中国并不试图将中东拖入冷战的分裂政治。相反,通过万隆会议,中国寻求推动一种替代冷战的不结盟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对中东各国的领导人和人民非常有吸引力。
因此,在中东,中国是一个新的力量。中国来到这一地区时,既没有困扰欧洲与阿拉伯世界关系的帝国遗产,也没有俄罗斯人和美国人冷战期间建立的庇护关系。然而,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影响力几乎肯定会改变其参与该地区事务的性质。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投资在使其参与中东经济的同时,也会使其参与中东政治。因此,对中东感兴趣的学者和决策者,将通过尽可能多地阅读该地区的历史而受益。为避免历史的错误重演,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特别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