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区域经济增长的创新引擎
深圳大学:区域经济增长的创新引擎
深圳大学:区域经济增长的创新引擎
“大学要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灯塔’,精准对接服务区域需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深圳大学2024级新生“思政第一课”上,校党委书记李清泉如是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深圳大学正以“全球广度、中国高度、深圳速度”扎根“双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科研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深圳大学在科技创新方面展现出强劲实力。2023年,学校在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斩获2项重要荣誉:研究生院院长刘永教授荣获“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个人)”,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牟林教授团队的“海上搜救应急保障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一等奖。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深大的科研实力,更彰显了其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
刘永教授团队在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新增产值近3000万元。牟林教授团队的海上搜救应急保障技术已在50余家单位投入业务化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产教融合:培育创新人才的新模式
深圳大学与腾讯公司的合作堪称产教融合的典范。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元化合作,共同打造了多个科产教融合项目新样板。例如,2018年成立的深圳大学腾讯人工智能学院和2019年创办的“腾班”,已成为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
双方未来将在七大领域深化合作:共建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学科大模型、产教融合对接等。通过整合腾讯的技术资源和深大的学科优势,共同探索高水平算力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支撑区域发展的生力军
深圳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5071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9416人。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2837人,其中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18位。2023年,学生对大学期间学习收获与成长的满意度高达97.35%,教师课堂教学学生网上测评平均分达92.76分。
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95%以上的毕业生选择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区域贡献:打造湾区人才高地的新智库
作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战略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聚焦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开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人才发展战略需求及结构优化等研究,为区域人才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深圳大学正以“全球广度、中国高度、深圳速度”扎根“双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持续的科研创新、深化产教融合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深圳大学正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