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龙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58951171_121124710/?pvid=000115_3w_a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的主题,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从新石器时代的蟠龙纹陶盘到汉代画像中的双翼龙,从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到皇权的象征,龙的形象在中国艺术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龙形象,感受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魅力。


新石器时代 蟠龙纹陶盘 盘径36.6 底径15 腹深6.2 盘高6.8cm

龙为鳞虫之长,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有着图腾的意义。龙神,是中国最为古老的神,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地位至高无上,掌控人间的所有。龙也是中国艺术所表现的一个独特的内容,凝聚了先人杰出的艺术创作,其生动的形象与丰富的蕴含,激发了历代艺术家的创造力。因此,龙之美将威严和狰狞集于一身,传续了商周美学中不同于其它的美的内涵,是中国美学中独特的审美对象。

传说中的龙能飞行,变化多端,能呼风唤雨,与凤凰、麒麟等为祥瑞之物,后来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皇权的象征。因为龙的神性,其形象就有着特别复杂的构成,史书记载中——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而汉代画像中的龙基本上都有双翼。《论衡》中记,“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身”;《广雅》中载,龙有蛟龙、应龙、虬龙、螭龙四种。许慎《说文解字》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古人认为是龙掌管降雨,《礼仪》中就有“土龙致雨”,“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遇大旱用土龙招雨,为祈雨主神。龙也是“四大神兽”之一,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在古人的认知里,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朱雀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玄武上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