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上甘棠:步瀛桥的历史传奇
千年古村上甘棠:步瀛桥的历史传奇
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夏层铺镇,有一座被誉为“千年古村”的上甘棠村。村口横跨谢沐河的步瀛桥,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这座古村最引人注目的地标。
历史渊源
步瀛桥始建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这座三孔石拱桥全长30米,宽4.5米,原高8米,是湖南省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桥身采用半圆形薄拱设计,属于上承式实腹式拱桥,桥面及上桥台阶均用青石板铺砌,横断面为板拱,矩形截面,板拱宽度约为拱圈宽度,纵断面为三个近半圆截面,拱轴线近似圆弧线,横跨于谢沐河上,是该村的主要出入口。
建筑特色
步瀛桥的建筑工艺精湛,所用石材均就地取材,用巨大的青石砌成,石块都经过古代工匠精心打磨,石拱跨度9.5米,桥拱净高5米,不影响河面的小船通过。桥身虽然在岁月的洗礼中部分垮塌,但整体结构依然稳固,行人可以正常通行。这种“残缺美”反而增添了古桥的历史沧桑感。
文化内涵
“步瀛”二字寓意深远。“瀛”指的是“瀛洲”,即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唐太宗时期第一次科举会考,把地点定在隋炀帝建的瀛洲岛上。从此,“步瀛桥”就成了学子登科的代言词。“步瀛桥”这个名称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上甘棠村风光秀美,如同蓬莱仙境,步过此桥,就能进入甘棠这仙境之地;二是指甘棠学子步过此桥,便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传说故事
关于步瀛桥,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石桥落成庆典时,八仙云游到此,因修桥本是积德行善之举,有陌生乡邻光临是一大幸事,村人皆大欢喜。于是请这八个不速之客临桥。这八仙步至桥心,不料铁拐李一脚过重,把一座新桥踏破了半爿,村人顿时愁容相觑,有苦难言。那柱拐杖的跛子反哈哈大笑起来,说:“这是天意!贵村地灵人杰,日后桥上每掉下一块石头,贵村就会出一个官员,众乡亲勿忧也。”说完,这八仙就不见了。村里的有识之士如梦初醒,急向村人破释说:“这是八仙来踩仙,吉祥之兆啊!”于是,这桥称为度仙桥。仙人的话果然灵验,从桥上掉上去的101块石头,村上就出了文武官员101名,其中京官18名,进士11名。最后一个是国民党时期毕业于黄浦军校的爱国将领周翰宗,曾跟随张治忠先生参加过“重庆谈判”。中间拱,有块似掉非掉的石块,是最后一个高官走过桥后立即跪下磕头,求石桥不要再掉了,再掉石块这座桥就会垮掉了,村里的百姓出行就不方便了,那块石块才没有掉下来,至今仍然保留着似掉非掉的样子。
现状与保护
步瀛桥不仅是上甘棠村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研究宋代桥梁建筑和湘南乡村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虽然历经近900年的风雨侵蚀,步瀛桥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上甘棠村的兴衰变迁。2006年,上甘棠村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步瀛桥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步瀛桥不仅是上甘棠村的地理标志,更是一座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桥梁。它见证了周氏家族的繁衍生息,承载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这座古老的石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成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