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星月下的独行者 —— 杜甫《中宵》赏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星月下的独行者 —— 杜甫《中宵》赏析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7966736_121911505

杜甫以其深邃的笔触和广博的情怀,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历史画卷。《中宵》便是他在夔州寓居时期,夜不能寐,步于西阁,所感所想的结晶。此诗以中宵漫步为引子,铺陈开一幅星月交辉、思绪万千的画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感受那份深夜里的孤独与思索。

诗歌原文

杜甫
西阁百寻①馀,中宵步绮疏②。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释

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
②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③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诗歌赏析

诗的首联“西阁百寻余,中宵步绮疏”,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意境。诗人站在高达百寻的西阁之上,于中宵时分漫步于雕花的窗户前。这里的“百寻”不仅是对楼阁高度的夸张描写,更是对诗人心境的映照——他站在高处,俯瞰着这个乱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

颔联“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诗人巧妙地运用“飞星”、“过水”、“落月”、“动沙”等意象,勾勒出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夜空画卷。在这里,“飞星”与“过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灵动而神秘的美感;而“落月”与“动沙”则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这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描写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颈联“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进一步描绘。他通过“择木知幽鸟”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鸟儿在夜色中择木而栖的生动场景;而“潜波想巨鱼”则让人联想到巨鱼在深海中潜游的壮阔景象。这两句诗不仅富有画面感,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乱世之中,人们也应该像鸟儿一样择善而栖,像巨鱼一样深藏不露,以保全自身。

尾联“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则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他感叹虽然亲朋好友遍布天下,但在这个战乱频仍的时代里,书信往来却变得十分稀少。这种感慨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在战乱之中,人们失去了往日的安宁与平静,生活变得艰难而困苦。这种现实让诗人倍感无奈与惆怅。

写作背景

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正值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杜甫的诗歌创作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中宵》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

后代评价

许多评论家认为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们称赞杜甫在诗中巧妙地运用意象和手法,将自然景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富有哲理的意境。同时,他们也认为这首诗反映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深刻的历史意识,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练习题

选择题

下列对《中宵》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西阁百寻余,中宵步绮疏”通过描写楼阁的高度和夜晚漫步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深远的意境。

B. 颔联“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通过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绘了夜晚静谧而深邃的景象。

C. 颈联“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赞美和喜爱,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D. 尾联“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乱时代的无奈与惆怅。

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歌情感与意象的把握。

解析步骤:选项C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赞美和喜爱,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这一说法不准确。颈联“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虽然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些景象来传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时代变迁的反思。诗人通过“择木知幽鸟”和“潜波想巨鱼”两个生动的自然场景,隐喻了乱世中人们应当如何自处,如何保全自己,而非单纯表达对自然景象的赞美和生活的美好向往。

解析题

请结合《中宵》一诗,分析诗人杜甫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情感的。

答案

在《中宵》一诗中,杜甫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通过描写夜晚的星空、水流、月光、沙滩等自然元素,来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的情感状态。

首先,诗人通过“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夜晚氛围。然而,这种静谧之中又透露出一种不安和动荡。飞星和落月虽然美丽,但它们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这种运动变化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

其次,诗人通过“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两个生动的自然场景,隐喻了乱世中人们应当如何自处。幽鸟择木而栖,巨鱼潜波而游,都是在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这种隐喻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之中对自我保护的思考和追求。

最后,尾联“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乱时代的无奈与惆怅。即使亲朋好友遍布天下,但在战乱之中书信往来变得稀少,这种现实让诗人倍感孤独和惆怅。

综上所述,杜甫在《中宵》一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的情感状态。他借助自然元素的运动变化、动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现实生活的细节,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中宵》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创作风格,更凸显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担当。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在杜甫的笔下,自然景象不仅仅是美的体现,更是他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的重要载体。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使得《中宵》成为了一首值得我们深入品读和研究的经典之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