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中的英烈:佟麟阁与赵登禹的壮烈捐躯
卢沟桥事变中的英烈:佟麟阁与赵登禹的壮烈捐躯
1937年7月7日,北平郊外的卢沟桥畔,一声炮响划破了夜空的宁静。日本侵略者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卢沟桥事变。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的两位将领——佟麟阁和赵登禹,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抗日战歌。
临危受命
佟麟阁,时任二十九军副军长,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早在九一八事变后,他就积极主张抗日,并在张家口修建岳飞庙,激励军民以民族英雄为榜样。赵登禹,时任二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曾因在喜峰口战役中率领大刀队夜袭日军而威名远扬,那首脍炙人口的《大刀进行曲》正是为他和他的部队所作。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佟麟阁立即下令守军坚决还击,并在南苑主持召开全军将校会议。他慷慨陈词:“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赵登禹则奉命担任南苑指挥官,与佟麟阁共同负责北平防务。
血战南苑
7月28日拂晓,日军调集重兵,以步兵三个联队、炮兵一个联队和30余架飞机,向南苑发起猛烈进攻。面对强敌,佟麟阁和赵登禹沉着指挥,率部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然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加之汉奸出卖,日军预先在南苑至北平之间的天罗庄一带设下埋伏。当天中午,赵登禹在指挥部队撤退途中,遭遇日军伏击。他乘坐的轿车被日军机枪击中,这位年仅39岁的抗日名将,就这样壮烈殉国。
与此同时,佟麟阁在腿部中弹后,仍坚持指挥战斗。部下劝其撤退,他却坚定地说:“个人安危事小,抗敌事大。”在指挥部队突围时,佟麟阁不幸被敌机投下的炸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时年45岁。
英名永存
佟麟阁和赵登禹的牺牲,震动了全国。南京国民政府追赠他们为陆军上将,以表彰其为国捐躯的壮举。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的“北沟沿”和“南沟沿”两条胡同,分别被命名为赵登禹路和佟麟阁路,以纪念这两位抗日英雄。
2015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78周年之际,赵登禹和佟麟阁的纪念雕塑在北京西城区落成。赵登禹的雕塑由卢沟桥的雄狮、将军塑像和他题写的“为国家扶正气”等三块浮雕组成,而佟麟阁的纪念雕塑则以一块被炸坏的怀表为主题,表盘定格在1937年7月28日——他们为国捐躯的时刻。
佟麟阁和赵登禹,这两位在卢沟桥事变中壮烈牺牲的将领,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精神。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