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里的隐形英雄:解密麻醉医生的守护之道
手术室里的隐形英雄:解密麻醉医生的守护之道
“医生,我什么时候能醒过来?”这是每位手术患者在麻醉前最常问的问题。而答案,就掌握在麻醉医生手中。
在中国,麻醉医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统计,2018年中国手术室手术量超过6000万人次,占全球总量的七分之一。然而,与之对应的是我国麻醉医生的严重短缺。按照欧美国家每万人2.4名麻醉医生的标准,中国应配备33.4万名麻醉医生,而目前仅有8.7万名麻醉科医生在临床一线工作。这意味着,一个麻醉医生要对应7个手术医生,工作强度远超国际标准。
麻醉医生的工作远不止“打一针”那么简单。在手术过程中,他们需要全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及体温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危机。正如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所说:“麻醉就是要让患者睡得过去,更能醒得过来,最牛的是想让患者什么时候醒来,就能什么时候醒来。”
在手术中,麻醉医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比如在重大手术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大出血、休克、心肌缺血等危急情况,麻醉医生需要迅速做出判断并采取措施。在所有医学专科中,麻醉维持着最高的医护/病人比例,一个病人的手术,需要至少两位麻醉医师或护士片刻不离的照看。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龄患者和重症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这背后,离不开麻醉医生的努力。以前因麻醉限制而无法进行的手术,现在都能安全开展。比如嗜铬细胞瘤手术,过去麻一个失败一个,现在在优秀的麻醉团队支持下,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
然而,尽管麻醉医生在手术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对这一职业的认知度仍然较低。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米卫东教授通过大样本调查发现,约66.2%的民众认为麻醉医生只是“打一针就离开”。这种认知偏差不仅影响了麻醉医生的社会地位,也制约了麻醉学科的发展。
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麻醉学科建设。目前我国独立麻醉科的比例仅为45.15%,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提高专业水平。
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议在医学院校本科阶段开设麻醉学专业,增加麻醉医生的供给。
三是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麻醉医生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消除对这一职业的误解。
四是改善工作环境和待遇。减轻麻醉医生的工作压力,提高职业满意度,减少人才流失。
麻醉医生是手术室里的隐形英雄,他们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让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在这个无影灯下的战场上,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为每一位患者筑起生命的防线。让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尊重,共同推动麻醉医学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