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毒狗粮”:如何为爱宠把好食品安全关?
揭秘“毒狗粮”:如何为爱宠把好食品安全关?
近期,广州多区发生毒狗事件,短短10天内超过40只宠物狗疑似中毒死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系列事件不仅暴露了宠物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也提醒我们作为宠物主人,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为爱宠把好“入口关”。
宠物食品中的隐形杀手
在选购宠物食品时,我们需要关注两类主要的有害物质:致病菌和化学物质。
致病菌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霉菌。其中,沙门氏菌是国家标准严格要求不得检出的致病菌,其危害性可见一斑。此外,化学物质如重金属、玉米赤霉烯酮、亚硝酸盐、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黄曲霉毒素等,也是常见的安全隐患。这些物质可能来自原料污染,也可能是在生产过程中因工艺不当而产生。
除了上述致病菌和化学物质,一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或提升产品外观、口感,可能会添加过多的人工色素、香料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虽然不会立即致命,但长期摄入会对狗狗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市场监管:一道未完的考题
我国对宠物食品的监管主要由农业农村部负责,实施严格的目录管理制度。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需要经过农业农村部的审定程序,获得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后才能生产和进口。此外,境外宠物饲料生产企业还需要向海关总署进行企业注册登记,有效期为5年。
然而,即便有如此严格的监管体系,市场上仍不乏问题产品。这不仅考验着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也对宠物主人的选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选购宠物食品时,建议优先选择那些品控严格、口碑良好的大品牌。这些品牌通常拥有更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更好地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如何为爱宠挑选安全食品?
选购安全的宠物食品,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要点:
查看配料表:优质狗粮的配料表应清晰标注各种成分,且肉类应为首要成分。避免选购那些使用模糊表述如“肉类”、“肉”或“家禽”的产品。同时,要警惕含有大量谷物、填充物和不明成分的食品。
关注营养成分:检查狗粮的营养成分是否符合标准。一般来说,粗蛋白质含量应在20%-30%之间,粗脂肪含量在8%-20%为宜,粗纤维含量不应超过9%,钙磷比应在1:1到2:1之间。此外,水溶性氯化物(盐分)含量应在0.3%-1.5%之间。
选择无谷配方:无谷狗粮可以降低狗狗过敏的风险,尤其是对于肠胃敏感的狗狗。同时,要避免含有BHA、BHT等化学合成诱食剂的食品。
查看质检报告:选择有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认证的狗粮。常见的权威机构包括SGS、CTI和Intertek等。这些机构的检测报告可以为产品的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
注意保质期:确保所购狗粮在保质期内,避免购买过期或即将过期的产品。过期的狗粮可能会变质,对狗狗的健康造成威胁。
观察颗粒状态:优质狗粮的颗粒应均匀,无明显油腻感。如果发现狗粮颗粒大小不一,或表面过于油腻,应谨慎选购。
考虑特殊需求:根据狗狗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选择合适的狗粮。例如,幼犬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狗粮,而老年犬则需要更容易消化的食物。对于有特殊健康需求的狗狗,如肠胃敏感、食物过敏等,应选择专门的处方粮或低敏粮。
循序渐进换粮:如果需要更换狗粮,应逐步过渡,避免突然更换导致狗狗肠胃不适。建议用7-10天的时间完成换粮过程,每天逐渐增加新粮的比例。
观察狗狗反应:在喂食新狗粮后,要密切观察狗狗的反应。如果发现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喂食,并咨询兽医。
储存方法:干粮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湿粮应放在冰箱冷藏,并在规定时间内食用。
结语
宠物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个毛孩子的生命健康。作为宠物主人,我们有责任为它们把好食品安全关。通过了解宠物食品的监管体系,掌握科学的选购方法,我们可以为爱宠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饮食保障。同时,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为宠物食品安全筑起更坚实的防线。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宠物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