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一个词叫边界感:不划清界限,受伤的只会是你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边界感:不划清界限,受伤的只会是你
01. 为什么你总觉得累?也许是因为“越界”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 工作群晚上11点还在“滴滴滴”,一条“麻烦明早交个方案”让你内心炸裂;
- 亲戚朋友总爱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搞得你连穿啥衣服都要三思;
- 朋友来找你倾诉感情问题,结果聊着聊着,他的问题没解决,你却被迫做了次“情绪搬运工”;
你觉得委屈,但又不知道怎么拒绝?
你很无奈,但也不好意思翻脸?
其实,问题的核心就在于:你没有守住“边界感”。
02. 什么是“边界感”?
边界感,就是心理学里提到的“自我与他人的界限”,
简单点说就是:
“哪些是我该管的,哪些是我不该管的;哪些是我能接受的,哪些是绝对不行的。”
边界感可以分为三种:
- 情绪边界: 别把别人的情绪扛在自己身上;
- 时间边界: 别让别人随意侵占你的时间;
- 身体边界: 身体是你的,拥抱和触碰,得看你是否愿意。
03. 为什么我们容易“边界感失守”?
说到底,边界感失守的背后,往往藏着以下心理:
害怕冲突,怕被讨厌
“如果我说不,他会不会觉得我冷漠?”
为了维持表面的和谐,你选择妥协,但内心早已翻江倒海。讨好型人格作祟
“他需要我帮忙,我不帮是不是不够朋友?”
于是你明知道对方得寸进尺,还是选择忍。搞不清责任归属
“既然我看到了,我就该帮一把吧。”
结果,别人摔倒了,你扶了一把,但别人直接躺平,问题全丢给了你。错误的善良
“他都这么可怜了,我怎么忍心拒绝?”
殊不知,你的一次“心软”,反而可能助长了别人的“无底线”。
04. “越界”的结果是什么?
当边界感缺失,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
对方变得越来越“贪婪”
你每退一步,对方就会进一步。没有边界感的善意,只会变成无止境的索取。你变得越来越疲惫
你的时间、精力都被透支到极限,最后只剩一句“我怎么这么倒霉?”关系越来越不健康
一段关系里,如果一方总在“牺牲”,另一方总在“索取”,迟早崩塌。
05. 如何建立健康的边界感?
别怕,“边界感”不是冷漠,而是自我保护。守住界限,才能更好地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以下是几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 知道什么是你的责任,什么不是
划重点:对方的情绪问题,是他的;对方的生活问题,也归他负责。
你可以关心、理解,但别让自己陷进去。
示例:
朋友抱怨工作:“我快被老板气死了。”
你可以说:“听上去你真的很生气,要不要想想怎么沟通?”
别说:“哎呀,我帮你写辞职信吧!”(别抢戏!)
- 学会说“不”,并且不用觉得愧疚
说“不”,不是冷漠,而是自爱。
拒绝别人,不需要过度解释。
你只需要:态度真诚,语气温和,立场坚定。
示例:
- 对方:“周末帮我搬家吧?”
- 你:“不好意思,这周我有别的安排,可能帮不上忙。”
没有愧疚,没有多余解释,拒绝得干净利落。
- 建立“情绪防护罩”
别人有情绪问题,不代表你必须跟着一起情绪失控。
方法:
- 识别情绪来源: 问自己,“这件事,真的跟我有关吗?”
- 心理暗示: 告诉自己,“这是他的情绪,不是我的。”
你可以共情,但别让自己的情绪也被搅乱。
- 守住时间的界限
你的时间,是你最宝贵的资源,不要轻易为别人浪费。
示例:
工作群的消息,除非紧急,非工作时间一概不回;
无意义的“酒局饭局”,能推就推;
无理的加班要求,不该答应就别答应。
要记住:守住时间,就是守住你自己的生活。
- 不要被情感绑架
有些人总喜欢用“情感牌”绑架你,比如“你连这个小忙都不帮,是不是没把我当朋友?”
这个时候,请告诉自己:“真正的朋友,是不会让我不舒服的。”
应对方法:
用事实代替情绪,用礼貌代替愧疚。
对方:“你就帮帮忙吧!”
你:“我知道你很需要帮忙,但我真的没有办法。希望你能理解。”
06. 有边界的人,才有真正的自由
别害怕拒绝,别害怕划清界限。
因为只有守住边界,你才能拥有一段健康的关系、一份自在的生活。
记住:边界感不是冷漠,而是清醒的爱;不是拒绝别人,而是更好地保护自己。
下次,当别人试图“越界”时,请大声对自己说:“我的人生,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