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自救:密集关停频道,挑战才刚刚开始
电视台自救:密集关停频道,挑战才刚刚开始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电视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从频道关停到业务转型,电视台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本文将为您揭示这场变革背后的故事。
电视台面临的生存困境
曾经的电视台是家庭娱乐的主角,拥有忠实的观众群。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电视台的地位逐渐式微。短视频平台和视频网站抢夺了观众的眼球,广告收入也逐步流失,电视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数据显示,自2013年电视广告收入达到1119亿元的巅峰后,到2023年已经下滑至583亿元。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台也受到了沉重打击:湖南卫视的广告收入从2015-2016年的100多亿元,现在估计只有40亿元左右。电视台的收视率下滑,直接导致了广告收入的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
此外,电视机的使用率也在下降。自2016年以来,我国电视机的日均开机率从70%下降到2022年的不足30%。观众已经逐渐远离电视屏幕,转而沉浸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视频世界中,让电视台雪上加霜。
面对收入大幅减少和观众流失,电视台不得不开始寻求自救。
频道关停:电视台的应急之举
为了应对严峻的局势,电视台开始密集关停频道,试图通过削减支出来缓解经营压力。
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纷纷出台了关停频道的措施。温柔一点的,如浙江广电将影视娱乐频道和教育科技频道合并为教科影视频道,上海广播电视台将娱乐频道和星尚频道整合成"都市频道"。而更多的电视台则直接停播了旗下的某些频道,如深圳电视台停播公共频道和娱乐频道,大连广播电视台停播综合影视频道和少儿频道,天津广播电视台一口气关停了6个电视频道。
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我国已有140个以上电视频道关停或合并,2024年这一趋势仍在持续,已有20个电视频道停播。不仅是市级电视台,省级电视台也开始大幅削减频道,可见电视台的生存困境已经相当严峻。
频道是电视台向观众提供服务的关键途径,也是电视台的核心资产。电视台为什么不得不进行如此大规模的频道整合和关停?关键在于经营压力。
电视台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收入,但随着互联网的冲击,电视广告收入逐年下滑。值得注意的是,电视广告收入最高的2013年,正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标志着电视开始与互联网争夺观众时间。此后,各大视频平台和短视频的快速崛起,进一步加剧了电视台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下滑。
收视率下降直接导致广告收入下滑,电视台陷入了恶性循环。广电系上市企业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一半企业出现亏损。在资金压力下,电视台不得不采取关停频道的应急措施,以降低运营成本,勉强维持生存。
自救之路:多元化经营与拥抱互联网
面对生存困境,电视台开始尝试各种自救方式。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头部电视台已经探索出了转型的道路。
江苏广电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影视制作业务,江苏广电还涉足投资业务和类金融业务,构建了"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旗下的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在深交所上市,连锁院线在全国排名第六。江苏广电还控股了江苏省国际租赁公司,打造了一系列文化综合体项目。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帮助江苏广电成功转型,减轻了单一电视台业务的压力。
而湖南广电则选择了拥抱互联网的道路。2014年,湖南广电推出了自建网络视频平台"芒果TV",主动将电视台的优质内容引流到自家的视频平台上。这一举措颇有远见,避免了电视台将节目版权卖给其他平台的"养虎为患"。如今,芒果TV已成为湖南广电的营收支柱,2023年其互联网视频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72.56%。
这两家头部电视台的成功转型,无疑为其他电视台指明了方向。但值得注意的是,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实力雄厚的省级卫视,才能支撑这样的大规模业务转型。对于大部分中小电视台来说,同样的路径并非那么容易复制。
因此,电视台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即使通过多元化经营和拥抱互联网成功拓展新的收入来源,电视台仍需要进行频道整合和关停,以提高整体运营的效率。
行业洗牌:电视媒体人的职业前景
电视台频道的大规模关停,也意味着曾经光鲜亮丽的电视媒体人的职业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我国实行四级办台制度,导致了重复建设、效益不高的问题。如今,压力首先传导到了2000多家县级广播电视台,许多电视台不得不选择停办。这意味着,很多电视台从业者将面临失业的风险。
但正解局认为,电视台的收视率下降并不意味着视听受众的需求减少,只是观看视频的平台发生了改变。互联网冲击了电视台,也为电视台和从业者创造了新的机会。关键是,能否把握住这样的机遇?
电视台的转型之路注定艰辛,但这也是行业洗牌的必然结果。对于电视媒体人来说,未来的职业道路或许需要重新规划。他们需要主动拥抱变革,学习新的技能,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才能在这场行业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广电行业的洗牌与重塑
频道关停只是电视台自救的第一步,而更深层次的转型和创新才是关键所在。在互联网时代,电视台必须探索全新的发展路径,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观众的观看习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视频、OTT平台等新兴媒体不断冲击着传统电视业,用户时间和注意力被大量转移。电视台如果仍然固步自封,执守旧日的经营模式,必将被淘汰出局。
因此,电视台必须学会主动适应变革,主动出击。除了继续推进频道整合和业务多元化外,拥抱数字化转型也是关键。电视台应该加大对新媒体平台的投入,主动开发自有的在线视频服务,并与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吸引年轻受众。同时,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精准洞察用户需求,推出更加贴合市场的优质内容。
与此同时,电视台还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和运营效率的提升。通过深化机构改革、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等措施,来提高整体的运营效率。同时,电视台还可以寻求与其他行业的深度合作,利用外部资源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当然,频道关停与业务转型只是电视行业洗牌的表象,更深层次的挑战还在于电视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塑。传统电视台过于依赖广告收入,这种模式难以为继。电视台需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比如增加付费用户收入、开发衍生产品等。同时,电视台还要转变过往单纯追求收视率的思路,更多关注用户体验和内容价值,以此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电视媒体行业的洗牌是必然趋势,但这也蕴含着崭新的发展机遇。电视台若能勇于创新,主动适应变革,定能在这场行业重塑中找到自己的新突破口。只有这样,电视台才能重塑自己的未来,续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