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推荐:保障金融账号安全实用技巧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推荐:保障金融账号安全实用技巧
随着网上交易和购物人数剧增,如何保障金融账号的安全成为重要议题。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专家提供了详尽的建议,包括认真填写身份资料、设计好密码、定期更新杀毒软件等措施,帮助用户规避操作风险,避免经济损失。这些实用技巧不仅适用于网银,还对其他网络安全有积极意义。
金融账号安全的基本原则
在使用金融账号时,用户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账户和个人资料的安全。这些原则包括:
避免在公共场所使用网上银行:不要在网吧、公用计算机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银行,因为这些地方的计算机可能安装了能够盗取个人数据的黑客程序。
保护个人身份信息:切勿向他人透露用户名、密码或任何个人身份识别资料,包括银行职员。妥善保存银行资料,并仔细核查以防被盗。
留意异常情况:登录网上银行后,注意检查欢迎页面上的“上次登录时间”是否与实际登录情况相符,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安全退出:使用完网上银行服务后,务必使用“注销”或“退出服务”按钮离开网页,不要通过关闭浏览器窗口来退出服务。
警惕异常动态:如果银行系统遇到重大事件需要暂停服务,银行都会提前公告客户。如果在陌生的银行网址上遇到类似“系统维护”的提示,应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热线进行确认。
注意支付安全:在网上购物时,尽量选择信誉好、规模大的网站或网上商城。
及时更新个人信息:如果个人资料有任何更改(如联系方式、地址等),应及时通知银行。
CFCA推荐的具体安全措施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作为权威机构,提供了多项实用的安全建议:
正确设置并保管密码:
- 避免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被猜到的密码。
- 使用字母和数字混合的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
- 不要在不同网站或渠道使用相同的密码。
- 不要将密码记录在任何可能被他人看到的地方。
使用安全的网络环境:
- 只在安全可信赖的无线网络下使用网上银行。
- 避免使用公共Wi-Fi进行金融交易。
安装安全软件:
- 定期更新杀毒软件,确保电脑安全。
- 使用防火墙保护个人电脑免受网络攻击。
使用双重认证:
- 开启短信验证码、动态口令等双重认证功能。
- 使用银行提供的Key盾等硬件安全设备。
监控账户活动:
- 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及时发现异常交易。
- 开通账户变动短信或邮件提醒服务。
全球金融行业网络安全事件警示
近年来,全球金融行业发生了多起重大网络安全事件,这些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新西兰证交所连续一周遭受DDoS攻击:2020年8月,新西兰证券交易所连续5天遭受DDoS攻击,导致交易中断。这表明金融机构需要加强网络防护能力,防范大规模流量攻击。
欧洲某银行遭遇史上最大规模的DDoS攻击:2020年6月,一家欧洲银行遭遇每秒8.09亿数据包的DDoS攻击,虽然持续时间短暂,但强度惊人。这凸显了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提升网络防御能力。
世界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Binance数据泄露:2019年8月,Binance发生数据泄露事故,数百名用户的身份证明图像被公开。此前两个月,该交易所还遭遇了大规模系统性攻击,7000比特币被窃取。这说明即使是最大型的金融机构也可能存在安全漏洞,用户需要谨慎保护个人信息。
保险巨头First American 8.85亿份敏感财务记录曝光:2019年6月,First American因应用程序设计缺陷,暴露了大量敏感客户财务记录。这提醒我们,金融机构需要定期检查系统安全性,及时修复漏洞。
加鼎银行290万用户资料遭内部员工窃取:2019年6月,加拿大加鼎银行一名员工非法获取290万名会员的个人信息。这表明除了外部威胁,内部人员管理也是金融机构需要重视的安全环节。
美国第一资本银行用户数据泄露:2019年7月,Capital One银行因防火墙配置错误,导致1亿多名用户个人信息泄露。这说明金融机构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安全配置,防止因技术漏洞导致的数据泄露。
恶意软件Carbanak攻击金融机构:2019年4月,FireEye发现Carbanak恶意软件源代码,该软件专门针对银行和金融机构,涉案金额超过10亿欧元。这提醒金融机构需要加强系统防护,防范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
两大黑客集团窃走10亿美元加密货币:2019年1月,Chainalysis报告显示两个黑客组织通过多次攻击窃走了约1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这表明加密货币交易所需要加强安全防护,防范专业黑客组织的攻击。
结语
金融账号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户、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共同努力。用户需要提高安全意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升级安全防护系统;监管机构则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为金融安全提供制度保障。只有多方协同,才能有效防范金融网络安全风险,保护用户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