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告诉你:如何用选择塑造命运?
萨特告诉你:如何用选择塑造命运?
“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人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是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名言,道出了人类存在的本质特征。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追求自由和选择。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告诉我们,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塑造自己的命运至关重要。每一次艰难的选择都让我们成长,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用自己的选择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萨特的存在主义:选择创造自我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他认为,人先存在,然后通过选择和行动创造自己的本质。这种观点颠覆了传统的本质主义,强调人不是被某种先天的本质所决定,而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塑造自我。
萨特认为,人是绝对自由的,但这种自由并非无拘无束的放纵,而是伴随着沉重的责任。因为人必须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这种责任让人感受到存在的重压。正如萨特所说:“懦夫是自己变成的懦夫,英雄是自己变成的英雄。”每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选择塑造着自己的命运。
文学作品中的选择与命运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选择往往成为推动情节发展和塑造命运的关键力量。通过分析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骆驼祥子》:从希望到绝望的自我选择
老舍的《骆驼祥子》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人生轨迹。祥子最初是一个勤劳、善良、充满希望的年轻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然而,在旧社会的残酷现实中,祥子经历了三次买车、三次失去的打击。每次打击后,祥子都有选择:是继续坚持梦想,还是放弃希望?
最初,祥子选择了坚持。他省吃俭用,再次攒钱买车。但当虎妞去世,小福子自杀,祥子的精神支柱彻底崩溃。他选择了放弃,开始自暴自弃,最终成为一个麻木、潦倒的行尸走肉。祥子的命运转变,正是通过他的选择展现出来的。他的堕落不是外在环境单方面造成的,而是他面对困境时一次次选择的结果。
《活着》:在苦难中选择希望
余华的《活着》则展现了另一种选择的力量。主人公福贵经历了家庭破产、战争、亲人相继离世等重重打击。在每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福贵都面临着选择:是放弃生命,还是继续活下去?
福贵选择了后者。他用坚韧的意志力支撑着自己,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也没有放弃生存的希望。这种选择让他在苦难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也让他成为了见证历史变迁的活化石。福贵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人的选择依然具有改变命运的力量。
《辩护人》:从明哲保身到挺身而出
韩国电影《辩护人》则展现了一个普通律师宋佑硕从明哲保身到挺身而出的转变过程。面对学生被诬陷的不公,宋佑硕最初选择了逃避。但随着对案件的深入了解,他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最终,他决定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
这个转变过程体现了萨特所说的“你是自由的,所以你选择吧——这就是说,去发明创造吧。”宋佑硕通过自己的选择,不仅改变了案件的走向,也重塑了自己的人生意义。这种从个人利益到公共正义的跨越,正是通过选择实现的。
选择的力量:塑造命运的关键
通过以上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选择不仅是个人的自由,更是塑造命运的关键。每个人都在通过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轨迹。正如萨特所说:“人性是没有的,因为没有上帝提供一个人的概念。人就是人。这不仅说他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而且也是他愿意成为的那样,是他从无到有从不存在到存在之后愿意成为的那样。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面临选择。这些选择看似微小,但日积月累,它们塑造了我们的命运。正如萨特所说:“除行动外,别无现实。”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现实。因此,不要害怕选择,不要逃避责任,勇敢地做出选择,用行动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记住,你的选择就是你的命运。每一次选择,都是你对这个世界的一次回应。通过选择,你不仅在塑造自己的人生,也在为这个世界增添意义。所以,勇敢地选择吧,用你的选择去创造一个属于你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