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故宫博物院推荐:明代青花瓷麒麟纹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故宫博物院推荐:明代青花瓷麒麟纹饰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208570053_100054999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8238933709855153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7396043556215720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E9DHIPK0553YWW0.html
5.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ceramic/226789.html
6.
https://www.hkpm.org.hk/sc/exhibition/brilliance-ming-dynasty-ceramic-treasures-from-the-palace-museum-1368-1644
7.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ceramic/227381.html
8.
https://collection.sina.cn/taoci/2016-10-24/detail-ifxwztrt0203799.d.html?from=wap

故宫博物院最新推荐展览聚焦于明代青花瓷中的麒麟纹饰。麒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神兽,其形象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特别是在明朝时期,麒麟的形象被规范化,并通过郑和下西洋引入长颈鹿事件而发生重大变化。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麒麟纹饰的艺术魅力,还揭示了它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变迁。快来一睹这些珍贵文物,感受中华传统审美的独特风格吧!

01

麒麟纹饰的演变历程

麒麟,被誉为“中国五大瑞兽”之首,象征着祥和、仁慈、平安和吉祥。然而,在古代,麒麟的形象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谜团。早在《礼记·礼运》中,麒麟就被列为“四灵”之首,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在元代之前,麒麟的形象多出现在文献、造像和服饰中,但其真实样貌仍然没有确凿的记载。

在古代文献中,麒麟的形象被多次描述,但各个时代和地区的描述却存在差异。例如,《诗经·周南·麟之趾》中描述了麒麟的蹄、角和其他特征,但这些描述仍然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汉代,《说文解字》中对麒麟进行了更多的描述,将其比作仁兽,但形象也仍然模糊。

随着时间的推移,麒麟的形象逐渐丰富和变化。在元代,麒麟的形象受到了龙文化的影响,显示出更多的龙特征,如头部向龙首转化、犄角、身披鳞甲等。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麒麟的形象呈现出昂首奋蹄、义无反顾的姿态,反映了蒙古族的热情和勇气。

02

明代青花瓷麒麟纹饰的艺术特点

明代青花瓷麒麟纹饰在永乐和宣德时期最为普遍。麒麟形象多样,或立或卧,或奔或坐,图案构图由繁密走向疏朗,用笔风格由工细过渡为简练,既有画工繁褥生动的大罐、大盘、也有寥寥数笔勾勒的小盘、小碟。麒麟纹旁多带有火焰纹,周围饰有简单的花草纹。青花呈色根据瓷器的大小、粗精的状况呈现出多种特点,往往器型大、纹饰繁细者青花呈色蓝艳,略带结晶斑,胎质洁白细密,釉层晶莹透澈。器型小、纹饰简单者,青花呈色多为灰蓝,带结晶斑,胎质灰白间有杂质,釉层青亮,个别有生烧现象出现,青花呈色灰黑,釉色青黄。

03

故宫博物院藏品赏析:成化青花麒麟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珍贵的成化青花麒麟纹盘,是稀有的传世珍品。这件青花麒麟纹盘,高6.5厘米,口径34.5厘米,足径22.2厘米。盘撇口,弧壁,圈足。砂底无釉,有褐色斑点,俗称“糊米底”。盘里口饰双弦纹,盘心青花双线圈内绘两只奔腾追逐的麒麟及朵云纹。盘外壁绘首尾相逐的麒麟,间以朵云纹。外口沿楷书“大明成化年制”横行六字款。

明代瓷器工艺发展到成化时期出现了追求精致典雅的风尚。成化瓷器造型精致细巧,胎薄釉润,画风精细。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可分为早期青花和典型青花两个阶段。早期的青花瓷器风格与宣德时期相似,青花用进口青料,发色浓艳有黑点,但其生产时间很短,传世品较为少见。典型的成化青花瓷器由于采用了国产的平等青料,发色淡雅无黑斑,青花色彩更为清丽明快。成化青花瓷器多为小件的杯、盘、碗、碟、盖罐等器。这件麒麟纹盘器型大而不失秀美,胎釉精细,纹饰舒展豪放,为成化青花大器的典型之作,是一件稀有的传世珍品。

04

麒麟纹饰的文化内涵

麒麟纹饰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文化的传承和变迁,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痕迹。它不仅是陶瓷艺术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麒麟的历史起源于古代,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之一。在古代文献和传说中,麒麟一直扮演着祥瑞和吉祥的角色。它是对仁慈、宽厚、高尚品德的象征,也象征着国家的太平繁荣。不同朝代对麒麟的描述和想象虽然有所不同,但对其吉祥寓意的追求却是一脉相承的。

元代的麒麟纹饰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勇猛豪迈的形象,与蒙古族民族特色相契合。明代的麒麟纹饰则在礼仪和政治体制中得到规范化和重视。明太祖钦定了麒麟的形象,将其作为一种礼仪纹饰,表达了对国家太平的美好愿望。这一时期,麒麟纹饰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体现了其高度的社会地位。

然而,永乐年间长颈鹿事件的发生改变了人们对麒麟的认知,也改变了麒麟纹饰的艺术形象。长颈鹿被误认为是麒麟,这一错误认知导致了麒麟的形象脖颈更长,头部回首,构成了“麒麟望月”纹饰。这一时期的麒麟纹饰反映了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宁,也歌颂了君主的仁德。

随着社会动荡的出现,麒麟纹饰的艺术审美发生了变化。人们重新审视麒麟,将其想象为更具神圣庄严的形象,形态更庄重,头部和身体上的鳞甲更加精细。这一时期的麒麟纹饰表现出汉族审美的特点,反映了社会对麒麟的新认知。

麒麟纹艺术形象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它承载着人们对幸福和安宁的美好愿望,成为中国陶瓷文化中的瑰宝。这些艺术形象的变迁不仅反映了审美趋势的演变,还与历史、政治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