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AI心理学:你真的了解算法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AI心理学:你真的了解算法吗?

引用
网易
11
来源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LASHTH30518DBFU.html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3993851976823010
3.
https://www.gmw.cn/xueshu/2023-10/16/content_36896162.htm
4.
https://m.sohu.com/a/786525203_161623/?pvid=000115_3w_a
5.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03623
6.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17960
7.
https://www.jianchengxingyun.com/news/70920646372626434/
8.
https://docs.feishu.cn/article/wiki/Mrb5w89pTicRQjkrBDsclIUxnBe
9.
https://www.mittrchina.com/news/detail/13627
10.
https://www.pcs.tsinghua.edu.cn/info/1114/1775.htm
11.
https://xyhz.huizhou.gov.cn/creditynamic/creditinformation/toJournalismDetails?id=c6685fb7612f46acb90da64e4f79eeae&navigation=fengxiantishi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正站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AI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情感、认知和行为。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变革,一门新兴学科——AI心理学应运而生,致力于揭示AI与人类互动中的复杂心理现象。

01

算法规避:对AI的不信任与回避

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AI时常常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算法规避(Algorithm Aversion)。这种现象体现在多个层面:

  • 情感层面:人们对算法往往持有负面情感反应,认为AI缺乏温度和人性。
  • 认知层面:许多人认为算法缺乏真实性或可信度,对其决策过程感到陌生。
  • 行为层面: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人类而非算法提供的建议。

这种规避心理背后,隐藏着多重原因:

  1. 感知差距:算法被认为无法处理主观或质性信息,如领导力、创造力等人类特质。
  2. 能力质疑:人们普遍认为算法在处理复杂任务时缺乏灵活性,难以应对突发情况。
  3. 个性化缺失:算法的决策往往忽视个体的独特性,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4. 理解困境:算法的决策过程对普通人来说过于复杂,导致理解上的困难。
  5. 错误敏感性:人们对算法的错误特别敏感,认为AI不善于从错误中学习。

然而,算法规避并非不可逾越。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人们对算法的信任会显著增强:

  • 当客观性至关重要时,如数据分析等需要高度准确性的任务。
  • 在社交评价不构成威胁的情况下,例如使用行为追踪系统时,因为算法决策被认为较少带有社会评判性。
02

人机互动:塑造与被塑造的双向过程

人类与AI的互动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一项来自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研究揭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用于训练AI时,他们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表现得更加公平和公正。

这项研究通过“最终通牒游戏”实验发现,参与者在知道自己的决策将用于训练AI时,更倾向于追求公平的分配,即使这可能导致个人收益减少。这种行为调整在被告知不再用于训练AI后依然持续,表明训练AI的经历对人类决策产生了持久影响。

这种互动模式不仅影响AI的训练效果,也引发了对伦理问题的深刻思考。例如,在医疗领域,如果AI系统无法理解患者同意、数据隐私等重要概念,可能会导致不公平的结果。此外,AI伴侣的普及可能导致人们在面对真实人际关系时选择逃避,甚至引发所谓的“数字依恋障碍”。

03

算法依赖症:技术与人性的二律背反

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另一种值得关注的心理现象是“算法依赖症”。这种依赖症表现为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选择、决策、信任等交给算法处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完全依赖算法。

算法依赖症可能导致严重的“能力停滞”现象。在治理实践中,这种依赖症使得治理主体机构对程序选择的刚性与治理客体需求的弹性之间产生无法克服的矛盾。当算法出现问题时,作为治理主体的人往往消极等待,缺乏实践的主动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依赖症可能导致技术异化现象。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的“创造者屈从于自己的创造物”的异化现象,今天的人类在与AI的关系中也面临着类似困境。

04

未来展望:构建和谐的人机关系

面对这些挑战,未来的研究将聚焦以下几个方向:

  1. 分解算法规避中的人类因素:深入探讨人类在算法决策中的角色,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差异。
  2. 超越人类与AI的比较:探索如何实现人机协作,共同产生创新性成果。
  3. 理解长期互动的心理后果:研究AI对人类情绪、注意力、信息处理等方面的长期影响。
  4. 解决算法偏见和伦理问题:确保AI系统的公平性和透明性,特别是在医疗、金融等关键领域。

AI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在为我们揭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通过深入理解人类与AI互动中的心理现象,我们有望构建更加和谐的人机关系,让AI真正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而不是替代者。这不仅需要技术的进步,更需要我们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伦理边界的清晰界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