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女权运动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女权运动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引用
知乎
11
来源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9304838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356058
3.
https://www.un.org/zh/global-issues/gender-equality
4.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reference-books/frieda-afary-2022/03.htm
5.
http://hprc.cssn.cn/gsyj/shs/fnshs/200909/t20090915_3958816.html
6.
https://news.un.org/zh/story/2019/03/1029681
7.
https://www.relationshipsnsw.org.au/zh/blog/balancing-the-mental-load-relationship/
8.
https://sites.lsa.umich.edu/wangzheng/2023/05/17/wangzheng-chenyan-interview-2021/
9.
https://chinese.aljazeera.net/opinions/2022/2/16/%E5%B9%B3%E7%AD%89%E4%B8%8E%E8%B5%8B%E6%9D%83%E5%85%A8%E7%90%83%E5%A5%B3%E6%9D%83%E4%B8%BB%E4%B9%89%E8%BF%90%E5%8A%A8%E8%83%BD%E5%90%A6%E5%BC%95%E9%A2%86%E4%B8%96%E7%95%8C-%E5%85%AB
10.
https://www.bumingbai.net/2022/06/ep-005-he-yuan-on-feminism-text/
11.
https://usinfo.org/chinese_cd/AmSociety/GB/Part%20I_5.htm

女权运动在近年来成为热议话题,它不仅推动了性别平等方面的进步,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从职场上的性别平等到家庭中的角色分配,女权运动带来的变化无处不在。然而,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争议和挑战,例如女性就业、婚姻中的权利分配等问题。你认为女权运动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变化?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01

职场变革:从同工不同酬到平权之路

联合国数据显示,尽管过去数十年我们在消除性别差异方面取得进展,但目前妇女劳动力收入的全球平均水平仍比男性低20%。截至2024年,全世界所有国家的议会成员中只有26.8%是女性,该比例只比1995年的11.3%略微有所上升。

在中国,女权运动的成果尤为显著。1951年,在太行山的山沟里,申纪兰首次提出了“男女同工同酬”的理念,她认为女人可以和男人承担对等的社会责任,社会也应该给与女人同等的回报,这种女性“权责对等”的理念,领先了欧美整整十多年!几年后的1956年,人民日报首次提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宣传语,历经千年,在华夏大地上,女性终于获得了官方层面平等权利的普遍认可。

02

家庭关系重塑:家务分配与育儿责任的再平衡

在全球范围内,女性承担了大量无偿家务和护理工作。据统计,全球女性每年从事的无偿家务劳动价值高达数万亿美元。在英国,这些劳动价值“每年1.2万亿英镑,约1.6万亿美元”。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的一项全球研究建议妇女和女孩每天125亿小时的无偿家务和护理工作应获得最低工资。据估计,2019年女性家务劳动的价值为10.8万亿美元,其中印度女性所占份额最大。

随着女权运动的推进,家庭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参与家务和育儿,共同承担家庭责任。这种转变不仅减轻了女性的负担,也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与和谐。

03

社会观念转变:从传统束缚到性别平等

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历史表明,妇女运动不仅是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更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妇女提出“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法律《婚姻法》明确尊重女性权益,再到2019年国家授予申纪兰“共和国勋章”,这些都体现了妇女解放运动对社会观念的深远影响。

然而,当前社会仍存在一些观念冲突。部分人将女权运动误解为“女性霸权”,认为其威胁既有利益结构,进而加剧对抗。这种误解不仅阻碍了女权运动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04

面临的挑战:从极端对立到理性对话

最近有一件火遍全网的事情,共青团中央的官方微博,被网友给“爆破”了。
事情起源于4月2日团团发的一个微博,当时为了体现每一代中国青年都无愧于时代的主题,团团特意放了六张图片,分别是长征、抗美援朝、开凿红旗渠、98抗洪、08汶川地震、抗击疫情。

结果微博发出去之后,评论区出现了很多这样的评论:
1.六张图片连一个女性都没有!
2.图里居然一个女性都没有!
3.妇女不配吗?

一时间舆论愈演愈烈,原本只是为了呈现时代青年英雄画像的博文,最终却演变成了男女性别之争,甚至还有网友对新闻编辑人员实施人肉搜索,进行网络暴力。

面对这种场景,共青团中央忍无可忍,在4月12日深夜发了一篇微博,提出极端女权已成网络毒瘤,进行清理已经刻不容缓!

微博发出去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蹿红,如今已拥有了7200多万次阅读,639万点赞,60万次转发,还有27万条“有趣”的评论,眼看评论区越来越“有趣”,
无奈之下,团团最终关闭了评论区。

这件事情的经过大致如此,我不想讨论谁对谁错,只想说几个客观事实:

  1. 六张照片前五张都是战场或者天灾抢险现场。
  2. 最后一张抗击疫情的图片全部穿着防护服,根本看不清性别。
  3. 即便前五张照片,由于年代久远画质很糊,其实也看不出到底有没有女性。
    4.这六组图的重点根本不是性别,而是时代青年的奉献。

可在部分人眼里,他们仿佛永远只能看到没有女性这个点(团团说有,部分人说是后来加了两张图片,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为什么不管是什么话题,现在都很容易扯到男女对立这个话题?这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原本好好的一个妇女解放运动,为什么会演变出“田园女权”和“极端女权”这些群体?如果我们不搞清楚其内在的原因,中国女权的路恐怕只会越走越窄,最后走上日韩的老路。

而日韩女权运动最后是什么结局,我很早以前就讲过一期。

在开始分析原因之前,我首先表明立场,我是一个坚定的男女平权主义的支持者,我一向支持男女平等,如果有人想借机对我进行人身攻击,那大可不必。
现在进入主题,要想理解中国女权运动如今的困境,必须先搞清楚女权运动的历史。

01女权运动的起源
女权其实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概念,在人类历史上,90%的时期,别说女权了,连人权都没有。

鲁迅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写过,唐朝末年的时候,黄巢起兵造反,以人肉为食,别人说你怎么吃人啊,他说不对,我吃的是两脚羊,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人和牲畜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西方也是同样的道理,在17世纪的英国,医生还在用蒸馏人脑来治疗癫痫,他们把一名死于暴力的年轻男子的大脑制成浆液,先浸泡在混合葡萄酒和马粪的液体中半年时间,然后开始蒸馏。

生活在那样的时代,连做人的尊严都得不到保证,更别谈保障女性的权益了。

所以女权运动兴起的前提是,先解决人权问题。

18世纪末,法国和美国在《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中率先提出了人权的概念,但那时候的人权=男人的权利,基本与女性无关,原因也很简单——女性离开了男性很难生存。

这种局面直到工业革命席卷世界之后才发生改变,大量的资本家开始招收女工,女性群体在历史上头一次拥有了经济独立的能力,当她们能养活自己的时候,才有了争取人格尊严的底气。

所以在这里划一个重点,经济独立是女权运动兴起的重要前提,这是理解女权运动的必要常识。

02女权运动的三个阶段

世界女权运动在200多年的时间里,已经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世纪末期。

当时女权运动争论的焦点是:男女生命平等。

主要表现出来的就是:

  1. 男人有选举权,我也要。

  2. 婚姻是平等的,不允许一夫多妻。

  3. 男女之间在智力和能力上是相同的,你不能歧视我。

这三个诉求在如今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基本实现,当然,像部分非洲国家还有印度、中东等国,女性依然被当作生育的工具,她们不能读书、不能随便外出、不能露出肌肤,简直就是男人圈养的宠物。

第二个时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当时女权运动主要争取的权益是:你不能因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社会分工的不同,就在工作报酬上区别对待,我要和男人一样同工同酬。

提到这个,就必须提到中国的申纪兰同志,她绝对称得上是世界女权运动的先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政府辖区内到处都是妓女,女性在很多人眼里不过是玩物。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出台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里面明确规定必须尊重女性权益,一夫一妻制刚刚开始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共识。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你知道申纪兰的思想有多超前吗?1951年,在太行山的山沟里,申纪兰首次提出了“男女同工同酬”的理念,她认为女人可以和男人承担对等的社会责任,社会也应该给与女人同等的回报,这种女性“权责对等”的理念,领先了欧美整整十多年!

同时期的美国,女人被赶回到厨房里。

同时期的日本,女人才刚刚获得选举权,很多连工厂都不能进。

同时期的南美洲,女人连选举权都没有。

同时期的欧洲,还没有国家提出男女同工同酬。

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申纪兰站出来扛起了女权运动的大旗。

几年后的1956年,人民日报首次提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宣传语,历经千年,在华夏大地上,女性终于获得了官方层面平等权利的普遍认可。

正是因为在妇女解放运动中的杰出贡献,2019年9月的时候,国家授予了申纪兰同志 “共和国勋章”,她与袁隆平、于敏、屠呦呦等人并肩而立,在共和国最高荣誉的授予方面,国家都没有偏袒,某些人凭什么说国家歧视女性?

申纪兰的案例,告诉了我们女权运动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是权责对等!其内核是平权,是男女相互尊重。中国的女权运动之所以会陷入困境,出现一些“田园女权”和“极端女权”,就是因为部分人把女权运动曲解为索取、依靠、不劳而获,这与女权运动的初衷相背离,给女权运动抹黑,导致很多真正的女权运动者羞于发声。

这里划一个重点,权责对等是女权运动的核心。

第三个时期,上世纪90年代至今。

正在进行中,目前表现出来的迹象是,女性挑战的是以男性的视角来描述这个世界的习惯。

比如说:

各界的权威凭什么只能是男性?

凭什么家庭里面男主人一定是权威?

凭什么世界要以男性为中心来运转?

这可以说是女权运动的终极诉求,一旦这个阶段的目标实现,将会彻底消灭性别歧视,但这一阶段存在很大的阻碍。

03中国女权的困境

看完了女权运动的历史,再来看中国女权当下面临的问题,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中国的女权运动有失控的迹象。

第一个原因:缺乏明确的纲领

世界女权运动,各阶段的诉求非常清晰。

刚开始:我要选举权

05

展望未来:回归平权本质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女权运动的初衷。真正的女权主义应回归“平权”本质,通过理性对话推动系统性变革,而非陷入性别对立的泥潭。对公众而言,区分“追求平等的女权”与“消费主义驱动的特权诉求”至关重要。

女权运动带来的变化是深远的,它不仅改变了女性的命运,也在重塑着整个社会的面貌。从职场到家庭,从法律到观念,这场运动的影响无处不在。然而,要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我们仍需不断努力,既要捍卫已取得的成果,也要警惕新的挑战。只有这样,女权运动才能继续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