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海边钓鱼被鱼刺扎伤,竟引发致命丹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海边钓鱼被鱼刺扎伤,竟引发致命丹毒!

引用
好大夫在线
8
来源
1.
https://www.haodf.com/citiao/jibing-dandu/jieshao/wenzhang-1006.html
2.
https://rs.yiigle.com/CN321763201501/915553.htm
3.
https://www.msdmanuals.cn/professional/dermatologic-disorders/bacterial-skin-infections/erysipelas
4.
https://www.msdmanuals.cn/home/skin-disorders/bacterial-skin-infections/erysipelas
5.
https://www.tl2y.com/index.php?a=shows&catid=7&id=1494
6.
https://rs.yiigle.com/cmaid/915553
7.
http://tcmsj.ijournal.cn/zxyjhwkzz/article/html/20230430
8.
https://bestpractice.bmj.com/topics/zh-cn/3000172

近日,一位网友在海边钓鱼时不小心被鱼刺扎伤,起初并未在意,没想到几天后手部肿胀如馒头,最终确诊为丹毒感染。这个案例再次提醒我们,看似平常的皮肤小伤口,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感染。

丹毒是一种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01

丹毒的临床表现

丹毒的典型症状是皮肤出现红斑,边界清晰,表面光滑且有光泽,触摸时感觉硬结和压痛。病变部位常伴有发热、寒战和全身不适。除了常见的红斑,还可能出现大疱性丹毒,形成水疱或血疱。

02

丹毒的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通过观察皮肤病变的特征性外观来诊断丹毒。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可能需要进行血培养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类型。面部丹毒需要与带状疱疹、血管性水肿和接触性皮炎相鉴别,而炎性乳癌也可能呈现类似的弥漫性病变。

03

科学治疗方案

  1. 抗生素治疗:青霉素类药物是治疗丹毒的首选,如青霉素V、阿莫西林等。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静脉注射青霉素。治疗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临床反应,通常需要10-14天。

  2. 局部治疗:包括冷敷、止痛剂和外用抗生素软膏。对于腿部丹毒,建议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

  3. 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紫外线和超短波等,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4. 并发症处理:对于复发性丹毒,可能需要长期维持小剂量抗生素治疗。在某些情况下,整形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04

易感人群和预防要点

  1. 局部皮肤黏膜病变者:特别是下肢皮肤溃疡、足癣等患者,由于远端皮肤或黏膜出现某种病损,使致病菌更容易侵入,增加患丹毒的风险。

  2. 免疫力低下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肝硬化、肿瘤性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

  3. 处于易造成皮肤暴露性损伤环境者:如工地劳动者等,由于工作环境恶劣,皮肤容易受到损伤,使得致病菌更容易侵入。

预防措施包括: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 避免皮肤损伤,一旦出现破损应立即处理
  • 注意个人卫生,纠正挖鼻、掏耳等不良习惯
  •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静脉曲张等
  •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
05

真实案例分享

一位工厂女工因机器伤导致植皮,半年后植皮处反复出现丹毒感染。经过多次复发后,她尝试了中药治疗,最终在一位老中医的指导下,通过中药药膏外敷,成功治愈了丹毒,并且至今没有再复发。

另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起初只是轻微红肿,但几天后症状迅速加重,甚至无法行走。经过医院检查确诊为丹毒,通过静脉输液硫酸依替米星和外敷抗生素药水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这些真实案例提醒我们,丹毒虽然可怕,但通过及时诊断和科学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关键是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皮肤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丹毒是一种严重的皮肤感染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了解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种疾病。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皮肤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如果出现疑似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延误病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