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医古文入门》的重要地位
长春中医药大学:《医古文入门》的重要地位
一门课程的60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医古文入门》的发展历程
1958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建校之初,《医古文》就被确立为重要基础课程。从最初的摸索阶段到如今的成熟体系,这门课程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医药人才。
三代人的传承:课程建设的艰辛历程
课程的建设离不开一批批优秀教师的付出。从第一任教研室主任崔仲平教授,到第二任主任孙屏教授,再到现任主任崔为教授,三代人接力推动课程不断发展。
崔仲平教授作为奠基人,带领团队在没有统编教材的情况下,自行编撰教学内容,探索适合中医特点的教学方法。他们先后编写了《医古文》《语文》《阅读练习》《气功古文》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孙屏教授时期,教研室独立设置,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还出版了《医古文导读》一书,对教材篇章进行深入解读。现任主任崔为教授则进一步拓展课程体系,增设《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并参与多部教材的编写工作。
打开中医药宝库的钥匙:课程的重要作用
《医古文入门》不仅是学习古代医药文献的工具,更是培养中医思维的重要途径。课程通过古代医药文选、古汉语基础知识和阅读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阅读中医药古籍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理解古医籍中的文字,更能领悟其中蕴含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
课程还注重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通过“早跟师、早临床”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医古文的同时,能够跟随名老中医临诊,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教材与教学内容
目前,《医古文入门》课程已形成完整的教材体系。教材内容涵盖先秦两汉至明清的医家传记、医籍序文、医案医话等古文篇章。课程分为三大部分:阅读文选、基础知识和阅读实践。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古医籍常用词语的主要义项,熟悉古汉语基础知识,并具备断句、今译和文意理解的基本技能。
未来展望:课程的持续发展
面对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求,课程团队正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一方面,他们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材;另一方面,也在探索数字化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医古文入门》课程在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中医药教育的不断进步。这门课程不仅是学习中医药古籍的工具,更是传承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这门课程必将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