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日常”:席昊鑫AMNUA摄影项目
何为“日常”:席昊鑫AMNUA摄影项目
2024年4月30日,青年摄影师席昊鑫的个人摄影项目"日常暗示"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零空间开幕。本次展览精选了席昊鑫近年具有代表性的影像作品,通过精心设计的布景式拍摄和日常随机的拍立得照片,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影像在文化差异中的视觉叙事。
展览现场与艺术家简介
展览开幕式现场
青年摄影师席昊鑫现任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专职教师,是江苏省与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他硕士毕业于旧金山艺术大学,摄影作品多次参与国内外摄影大展。本次展览精选了席昊鑫近年具有代表性的影像佳作,从精心设计的布景式拍摄,到日常随机的拍立得照片,以光影的交织、时空的叠映,构建当代中国青年影像在文化差异中的视觉叙事。
艺术总监郑闻的解读
展览艺术总监郑闻认为,席昊鑫的创作与之前的摄影家有很大不同。他的摄影不是负担,而是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日常暗示》这个主题让人联想到斯宾诺莎,席昊鑫通过镜头将世界外化为对象,实现了主体的重新抽离和投射。郑闻看到了他在摄影边界探索的潜力,以及对日常情绪的精准捕捉。
策展人杨宇晴的视角
青年策展人杨宇晴指出,在摄影技术普及的今天,摄影的"真实性"光环逐渐褪去,反而激发了艺术家对摄影的"再魅"。席昊鑫通过多维度重组日常景观,超越表象触及深层议题。他展出的拍立得作品经过二次改装,构建了不可复制的时间叙事结构。这种在不确定中融入个人意识的方式,为日常事物赋予了新的视觉和精神内涵。
南艺摄影系主任贾方的评价
南京艺术学院摄影系主任贾方表示,摄影反映的日常看似表象,实则暗示着艺术家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探讨。席昊鑫的作品展现了多角度的观察方式,体现了年轻人特有的"锐气"。艺术作品一旦呈现,就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对话,值得深入交流。
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肖勇的观察
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肖勇认为席昊鑫的拍摄风格前卫,选题关注日常生活,通过照片表达内心感受。他的拍摄方式和理念超越了常规,展现了年轻人的特质。
艺术史专家戴丹的分析
美术史与摄影史专家戴丹指出,艺术家通常要面对"神圣恐惧"和"知识恐惧"两种挑战。席昊鑫在创作中很好地平衡了想象力与知识理性,呈现出一种"松弛感",既避免了过度学院派的理性,又保持了国际艺术的想象力。
摄影师席昊鑫的自述
作为i型人格的内向者,席昊鑫坦言这次展览对他来说是一次重大突破。他将自己多年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展示,就像把自己"扒光"放在大家面前。这种立体化的展示方式增加了与观众接触的面积和方式,有助于产生更多的共鸣和共情。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5月20日,欢迎摄影爱好者和艺术爱好者前往参观,感受席昊鑫独特的摄影视角和艺术魅力。